党的十八大以来,柞水县不断加大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力度,柞水县生态环境保护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2021年全县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59天,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8.9%,持续位居全市第一,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稳定保持在100%,境内金钱河柴庄断面、乾佑河古道岭断面出境水质稳定达到Ⅱ类标准。良好的生态环境已成为柞水最具魅力、最富竞争力、最持久的独特资源和宝贵财富。
牢记“国之大者”,筑牢绿水青山根基。加强制度体系建设,健全完善了以柞水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任主任,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县委常委组织部长、分管副县长任副主任的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夯实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属地管理”责任,形成了全县上下联动、横向协同,镇办部门军令出征,环保监管跟进督战的良好格局。建立健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完善秦岭网格化、河长制、林长制、田长制等县、镇、村“三位一体”环境监管体系,建立了责任在县、运行在镇、管理在村的层级生态管理机制,实行网格内定区域、定人员、定职责、定任务、定考核、定奖惩,探索建立“人盯人”+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机制,实现了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立体化管控、高效化处置和绿色化发展的目标。
当好秦岭卫士,打赢污染防治战役。扎实开展“五乱”专项治理及小水电整治、农家乐整治、尾矿库治理、硫铁矿治理、入河排污口等专项整治;重拳打好蓝天保卫战,深入推进“铁腕治霾”,围绕“减煤、控车、抑尘、治源、禁燃、增绿”六大行动,常态化开展打赢蓝天保卫强化行动,深入实施减污降碳,重点减排指标和万元GDP二氧化碳排放强度超额完成;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围绕项目治理、过程控制、源头管控、末端处置等措施,紧盯重点流域和关键项目,先后实施重点丹治、重要支流治理和生态清洁工程,实施“一河一策”,建成县污水处理厂和30个镇村污水处理站,2021年城镇污水处理率92.25%,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66.7%;全力打好净土保卫战。围绕土壤污染地块摸排修复主线,严格实行土壤分类管理,建立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名录和污染地块环境管理信息系统,加强土壤污染调查和建设用地管控,确保用地安全。全面推行“户收集、村转运、县镇处理”的农村垃圾集中收集市场化处理模式,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8.8%,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村占比达100%,生活垃圾治理体系逐步健全。
坚持底线思维,构建生态安全屏障。在全市率先完成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勘界立标试点工作,启动了界桩、标牌设置工作,设置标牌10个,埋设实体界桩92个,设置电子界桩343个。严格项目准入管控,切实守护秦岭山水。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完成《柞水县生态保护红线评估调整技术报告》,初步评估调整后划定面积为993.58平方公里。整合优化陕西牛背梁森林公园、柞水溶洞国家地质公园,新建四方山森林公园等自然保护地。严格按照省市规模以上河流和国有水利工程划界工作要求,完成金钱河、乾佑河及12条流域50平方千米以上100平方千米以下河流的划界工作。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积极完成全县野生动植物多样性调查工作,制定《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开展野生动植物观测、预警,通过持续开展宣传、打击、管理、检查、救助、科普教育等一系列举措,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得到有效保护,国家重点野生动植物保护率达到97%,珍稀濒危野生动物栖息地得到有效恢复。
践行“两山”理念,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将4月20日确定为“秦岭生态卫士行动日”,4月23日确定为“秦岭学习日”,坚持“注重实际、总结经验、及时报道”的宣传原则,成功举办陕西省2022年全国低碳日启动仪式,精心筹备“6·5世界环境日”宣传活动,开展了“两创”万人签名、环保摄影展、专题讲座、生态振兴培训会,重点企业培训、校园生态环保主题班会、环保一条街、环保行动进家庭、当好秦岭生态卫士志愿服务等系列活动,通过线上与线下宣传的有机结合,形成了人人爱环保,人人守环境的氛围,绿色环保理念深入人心。全面推进“两个”示范创建,以“首站”的站位、“首站”的担当、“首站”的求追,在全市率先启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和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创建。2021年10月,柞水县获评第五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绿色柞水的名片响亮全国。(何磊磊)
责编:杜鹏飞
编辑:严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