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汉阴县把驻村帮扶作为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突出“四精准”,健全“选、育、管、用”工作机制,抓稳了驻村帮扶“接力棒”,跑出了乡村振兴“加速度”。
精准选派,尽锐出战显担当。按照“分类覆盖选派、规范程序选派、按需精准选派”的标准和“因村选人组队”的原则,通过个人自荐、单位推荐和组织部门审核备案等层层筛选,严把驻村干部入口关,精准选派296名“素质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的“三硬”干部到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组建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94支,实现全县77个脱贫村、17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社区、12个乡村振兴示范村、1个党组织软弱涣散村、2个乡村振兴任务重的示范村应派尽派、全面覆盖。持续优化驻村干部队伍结构,着力涵盖热爱“三农”工作等各领域人才,增强农村发展“输血+造血”功能,将乡村振兴一线作为培养年轻干部的“主战场”,注重选派优秀年轻干部驻村锻炼,力促年轻干部在基层一线成长成才,新选派的108名第一书记平均年龄为38.4岁,188名驻村队员平均年龄为39.5岁,实现驻村工作队伍年龄结构稳中有优。
精心培育,立足实战提能力。建立“师徒帮带”工作机制,印发《新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实行“师徒帮带”工作方案》,常态化开展驻村干部“新老”结对帮带,确定200名往届优秀驻村干部和派驻单位工作经验丰富的领导干部担任帮带师傅,对296名新选派的驻村干部进行为期2年的传帮带。坚持培训制度化,大力举办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培训班,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原则,精心设计培训课程和培训内容,通过专题培训、实地观摩、“擂台比武”经验交流等多种学习方式整合教学资源,重点围绕基层党组织建设、特色产业发展、“321”基层治理、村集体经济项目等与驻村息息相关的工作开展培训。坚持学用结合,通过在日常工作中“问问题、想问题、解难题”,学思践悟、以学促行,结合当前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问题排查整改、“三大集中排查行动”等各项重点工作,深入了解村情民意,增进与农民群众的感情,增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驾驭各种复杂局面的能力。
精细管理,提质增效优作风。健全完善《汉阴县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的管理办法》,按照每月驻村不少于20天,每周驻村“五天四夜”的要求,坚持“每月考核、每季度通报”,将考勤天数与驻村补贴挂钩,将平时考核结果作为年终考核评定的重要依据。严格落实“1124”工作制度,驻村工作队每月向镇党委汇报1次工作,镇党委每月开展1次抽查,县级每两月开展1次民调,县驻村办每季度抽查核查考勤、签到、工作日志、遍访台账“四统一”情况,明确并细化县驻村办、派出单位、镇党委的管理职责,推进三级联动、齐抓共管,保障制度落地落实。建立组织部门和驻村办督导管理、镇党委日常管理、派出单位跟踪管理“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组织部门和县驻村办加强督促指导,及时掌握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到岗履职情况。镇党委履行管理主体责任,加强对驻村工作队的日常管理,经常性到村指导。派出单位加强跟踪管理,分管领导每月至少到村开展一次调研指导,每季度召开一次驻村帮扶专题会议,每半年听取一次工作汇报,及时了解驻村工作队员的工作、生活、思想动态,帮助解决困难和问题,让工作队成员能用心想事、安心干事。
精准使用,激发动能鼓干劲。树立重实干、重实效、重实绩的鲜明导向,汉阴县委组织部坚持把乡村振兴一线工作锻炼作为培养干部的重要途径,对驻村期间表现优秀、作出突出贡献、群众公认的驻村干部予以重点培养、大胆提拔使用。对符合职级晋升、职称评定的,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晋级晋职,注重从驻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员等人员中择优选拔进入乡镇领导班子。正确运用容错纠错机制,对在工作中非主观故意导致的失误偏差和负面影响,依法依规从轻处理或免于处理,对不胜任或造成不良后果的及时调整处理,倒逼驻村干部在乡村振兴生动实践中建功立业,勇当“闯将”“干将”。强化关心关爱,严格落实驻村干部工作生活补贴、差旅费报销、定期体检、公休假等待遇保障,县财政统一购买保额60万元的人身意外伤害保险,每年按照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各1万元标准落实专项工作经费,切实解决驻村干部的“后顾之忧”,真正让他们有“奔头”、有“劲头”。 (尹晓慧)
责编:马瑞琴
编辑:李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