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交通旅游广播西安应急广播《应你所急》节目近期邀请周至县应急管理局副局长郭全军,为大家讲述周至县聚焦“九个方面重点工作”,利用县域内创建的3个国家级和5个省级综合减灾示范社区辐射带动更多社区提升综合减灾能力。基层应急人用最严的态度、最实的作风、最硬的担当要求自己扎实做好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不断提高应急管理能力,为县域经济社会稳定发展提供安全保障。
一、周至县的基本情况:
周至县因“山曲为盩,水曲为厔”而得名,南依秦岭,北濒渭水,襟山带河,素有“金周至”之美誉。是西安的西大门,全县总面积2974平方公里,其中山区占76%。现辖20个镇街,18个社区,263个村,70万人。
周至自然生态良好,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县、全国首批最具魅力生态旅游县、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和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示范县;全县森林覆盖率66.6%,森林面积占全市森林总面积的51%,境内15条河流,年径流量10亿立方米,年向西安市区供水3.05亿立方米,是西安市的主要水源地。
2022年周至县应急管理局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县各项工作任务,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全面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聚焦“九个方面重点工作”,扎实做好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不断提高应急管理能力,全县安全生产、自然灾害形势稳中向好,为县域经济社会稳定发展提供安全保障。
二、安全生产方面:
周至县坚决落实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县委、县政府先后16次召开专题会议,听取安全生产工作情况汇报,研究部署安全生产重点工作,印发了《周至县贯彻落实国务院安委会安全生产十五条措施的80条具体举措的通知》,《周至县安全生产工作考核办法》和《县政府领导2022年度安全生产重点工作责任清单的通知》等文件,与各镇街、各部门签订安全生产军令状,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按照“三管三必须”要求,扎紧织密党政领导、部门监管和属地管理责任,积极防范和化解各类风险隐患,全力推动安全生产各项工作落实。
1.扎实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
去年是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巩固提升阶段,市安委办8月中旬对我县安全生产三年整治专项行动进行评估验收。通过现场检查和查阅资料,121项反馈问题,涉及45个部门,已于8月21日全部整改到位,圆满完成了市上的评估验收工作。
2.扎实开展安全生产百日行动及重点时段安全生产工作
按照“百日行动”工作要求,县安委会印发了《周至县安全生产百日行动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在全国“两会”、五一、中秋国庆、“元旦春节”期间积极开展安全生产隐患大排查大整治专项行动,组织各镇街和相关部门对区内重点行业领域、重点场所、重点部位开展了不间断检查排查,确保旅游景点和人员密集场所安全有序。全年累计检查企业1515家,发现安全隐患2305处,已全部整改到位,停产停业整顿企业1家,打击违法行为11起;发现重大隐患2处,已整改2处,下发督办单47份,罚款98万元。确保了全县安全生产形势稳定。
3.扎实开展双重预防机制
按照安全生产法及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工作要求,县安委办鼓励各行业领域积极开展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工作。目前,我县危化行业企业完成双重预防机制建设49家。工贸行业企业完成双重预防机制建设10家。水利企业完成1家,交通运输企业完成双重预防机制建设6家。液化气站完成双重预防机制4家。建筑施工、教育、文化旅游、水务等其他行业双重预防机制正在持续推进中。完成的企业中,整体等级划分一级企业1家,二级企业4家,四级企业65家,有效的遏制了各类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
三、防灾减灾救灾方面:
1.周至县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
我局完成了应急行业 2701 条调查数据。经过人工分析、软件质检、外业核查等方式开展多轮质检,通过了市普查办、省普查办和国家普查办逐级抽检核查。其中承灾体数据 419 条,历史灾害数据709条,减灾能力数据一共1573条,地震行业完成了地震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基础资料收集,包括乡镇人口、乡镇经济数据、应急避难场所、水库、潜在地质灾害点、区县建筑结构比、房屋重置单价;完成了建筑物抽样调查表格填写,并采集了相应的建筑物实体照片(外部整体和内部构造)。获取了典型房屋建筑物建构造特征,兼顾了不同建造年代、分布。此次普查的圆满完成,进一步提升了我县的自然灾害风险评估和管理能力和社会灾害应急反应能力。
2.国家安全示范城市创建工作
成立了由县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县级创建组织领导机构,县政府主要领导先后4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全县创建工作,制定了《创建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全县创建工作的时间安排、方法步骤和任务事项;制定了《西安市创建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周至县评价细则》《信息报送制度》《督导考核办法》等制度文件,762个量化评价指标分解落实到22个行业部门。周至县对照任务清单,针对发现的薄弱环节及短板弱项,建立问题台账、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压茬推进,及时通过城市安全发展综合管理系统补充、完善相关成果数据,确保各项创建任务在规定时间前达到省、市复核要求。
3.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工作
2022年,周至县马召镇安福园社区成功创建为省级综合减灾示范社区,至此,我县有3个国家级综合减灾示范社区,5个省级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在日常生活中,每个综合减灾示范社区都发挥着重要作用,社区居民的防灾减灾意识和避险自救技能明显增强,综合减灾能力不断提升。
4.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工作
周至县结合城镇广场、公园、学校、体育场馆等公共设施,按照“统一规划、安全可靠、因地制宜、快速通畅、平灾结合”的原则,组织专业技术团队,对县城内的7处临时应急避难场所进行了勘测设计,制定了改造提升方案。
目前,占地5万平方米、容纳2.5万人的沙沙河Ⅰ类应急避难场所场;占地3.37万平方米、容纳1.7万人的乐天公园Ⅱ类应急避难场所;占地3.1万平方米、容纳1.55万人的南大门的Ⅲ类应急避难场所;占地0.45万平方米、容纳2200人的北大门Ⅲ类应急避难场所等四处应急避难场所,已完成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完成投资121.6万元。应急避难场所的改造提升,增强了县城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和人民群众的安全感。
5.农房抗震设防工作
我县坚持把农房抗震改造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提升自然灾害防治能力和群众居住品质的主要方式,全县共完成房屋抗震改造5024户(其中2021年完成2039户,2022年完成2985户),完成投资7337万元,形成了“专家下乡(农房抗震技术专家)、整村推进、一户一策”的经验做法,受到国家住建部门的肯定,成功创建“全国农房抗震加固示范点”1个(广济镇9组),2021年7月5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村镇建设司、财政部经济建设司,来我县广济镇调研农房抗震改造、美丽乡村建设等工作情况,对我县工作成效给予了肯定。
6.地震台建设工作
周至县现有地震台站(点)15个。一是指定专人负责台站的管理工作,各镇街助理员和各监测站点观测员每周在“周至地震系统群”里发布工作信息,坚持做到有异常报异常,无异常报平安;二是维修完善地震监测站点设施。对猕猴桃试验站数字化地震监测站、楼观台野生动物地震前兆观测点、楼观镇新区小学地震预警台,县地震监测站台进行了检查和全面维修,确保全县地震监测仪器设备都能正常发挥其效能;三是配合省市地震部门做好地震公共平台、国家地震烈度与预警工程等选址和数据提供工作。全县地震台站运行正常,为地震监测预警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7.救灾物资保障工作
周至县全力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建设。建立健全县、镇、村三级灾情管理机制,修订了《周至县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明确了各部门的相关职责和启动响应情况,制订了《周至县自然灾害灾情统计核查报送办法》,为全面及时准确掌握受灾情况,开展灾情研判、抢险救灾、应急处置和灾后重建提供了制度保障。制订了应急物资管理制度,健全了应急物资日常采购储备、委托协议储备、紧急采购、紧急征用、临时调用、统一调拨、共用共享和协调工作机制。周至县救灾物资储备库占地面积567平方米,有帐篷500顶,折叠床1000张、棉被960床、棉大衣766件、防潮垫500床、应急救援包200套、手提应急灯100个、泛光工作灯3台、发电机6台、强光手电200把、彩条布46卷、救生衣170套。
8.周至县山区面积大河流多,防汛工作任务重,2022年防汛工作
(1)主要概况。 周至县沿秦岭北麓有大小峪口52条,在平原形成河流15条,加上沿北界横贯东西的渭河,境内河流16条。小(一)型水库有2座;全县共确定山洪灾害危险区域51处,涉及14个镇51个行政村,0.58万人;全县地质灾害隐患点共65处,涉及10个镇及公路段、黑河水库,37个行政村,241户884人,803间房屋,道路2300米。其中:滑坡47处,崩塌17处,泥石流1处。
2022年,我县严格落实各级防汛责任,强化措施扎实工作,经全县上下共同努力,未发生较大险情灾情,平安度汛。2022年周至县应急管理局被陕西省防汛抗旱总指挥部评为先进集体。
(2)防汛工作开展情况。
一是责任到位情况。进入汛期以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防汛工作,县级领导带队检查防汛工作69次,有效推进了防汛工作的扎实开展。全县共落实包重点河道、水库、城区县级行政责任人24人,镇级及部门责任人25人,村级责任人253人,技术责任人23人,灾情信息员266人,并对责任人在金周至融媒体上进行了公示。县级领导依据包抓河库及镇(街),分别对自己联系的防汛工作进行了督导检,确保了各项防汛工作落实。
二是安排部署情况。2022年,根据汛雨情先后召开防汛工作会议16次,对阶段性防汛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全力守护好周至百姓生命财产安全。各镇(街)、指挥部各成员单位要以最严的态度、最实的作风、最硬的担当抓紧抓细各项防汛措施。先后9次组织撤离危险区群众,共撤离群众30814 人次,在重要节点安排专人封闭辖区峪口,文化旅游局和统战部对旅游景点、文物景点、宗教场所进行关闭,各行业主管部门对管辖范围内的在建工程、改扩建工程全面予以停工,县公安局、县交通局对108国道进行交通管制,全力以赴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县防汛办对地质隐患点、低洼易涝区、山洪威胁区、危房等危险点健全了群防群测体系,与各责任主体单位签定了《防汛目标责任书》及《地质灾害防治管理目标责任书》;更新了《周至县2022年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登记表》,明确了隐患点责任人、监测人,设置了警示标识,发放了避险明白卡,筑牢了群测群防责任体系。
三是人盯人系统建设情况。按照安排,对人盯人系统基础数据的填报进行了培训、录入,该系统设置了需撤离人员、盯撤责任人、撤离信号、撤离路线、避灾安置点,明确了行政区责任人、技术责任人、巡查责任人。2022年,系统涉及需撤离人员689人。
四是预案修编及演练情况。按照省防总、市防指要求,我县及时修订完成了周至县防汛应急预案等13个专项防洪预案。6月15日,组织开展了2022年防汛应急抢险综合演练。演练包括预报预警、会商研判、启动响应、安排部署、封山控峪、山洪灾害和地质灾害危险区群众撤离、城区撤离、在建工程撤离、积水抽排、水上救援、决口抢堵等3部分11个科目,通过演练,提高了县防汛指挥部和各防指成员单位的协调作战能力和基层应对防汛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各镇街、指挥部各成员单位也结合各自的地域特点和工作特点开展了山洪灾害、河道防汛抢险、地质灾害、燃气泄漏抢险等应急演练13次,进一步提高了基层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
五是保障措施情况。成立了防汛抢险应急分队22支1316人,各抢险队伍逐人登记,建立档案,明确分工,加强培训演练,确保拉得出、用得上、具有战斗力。全县共储备编织袋49.6万条,铅丝16吨、铅丝笼200张、橡皮舟5艘、救生衣977件、救生圈64件、油锯21把、发电机261台、手提应急灯100把、卫星电话255部、 砍刀480把、移动照明设备12套、水泵71套,物资总价值494万元。同时我们还对中心街、农商街、老街等重点地下管道27.786公里进行了疏通,对1299座检查井,1925座收水井进行全面检查清掏。
六是应急预警装备情况。在山区四镇及沿山3镇57个行政村安装了134套应急喇叭,进一步提升了预警能力。对全县22处自动监测站、2处视频监控站、20处视频会商系统进行了维护。组织专业人员对18个镇街卫星电话负责人进行了培训,镇街对辖区卫星电话持有人进行了培训,并严格卫星电话使用制度。为加强我县防汛值守工作,县防汛抗旱指挥部要求各镇街、各部门严格执行汛期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进一步明确值班责任,灵通信息,做好汛情险情传递处置、请示报告、防汛文档管理、灾情统计核查等防汛工作,提高汛情信息快速反应能力。确保雨情、水情、汛情信息和防汛指令快速、及时、准确传递,并在第一时间科学处置各类突发险情。
周至县森林面积大,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任务重,2022年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
1.森林资源情况。周至是森林面积2007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66.6%,森林面积占全市森林面积的51%。林区内辖12个镇,94个行政村2万余人。
周至县重点防火区域在山区四镇,沿山八镇,四个省、市驻周涉林单位,两个国有林场,一个保护区中心,三个森林公园。
防火的重点时段:清明节、寒衣节、冬至、春节及沿山村的古庙会。
2.工作开展情况。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落实防火责任。为实现“零”火灾目标要求,周至县提前召开了森林防灭火专题会议,对森林防灭火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对县森林防灭火指挥部组成单位和人员进行了调整,明确了职责和任务,落实县、镇、村、组、户五级防火责任人,严格执行行政首长负责制,落实各单位主要领导是第一责任人,及时修订了《周至县森林草原防灭火应急预案》,同时,我们与12个镇和4个省市驻周涉林单位及县秦保局(林业局)签订了森林防灭火责任书,明确了防灭火目标责任。我们还实行领导包片、干部包村责任制,划分责任区,把森林防火第一责任人落实到山头地块,确保工作有目标,事情有人干,责任有人扛。
二是加强宣传教育,提升防火意识。结合防火集中宣传月活动,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抖音等网络平台,采取悬挂宣传横幅、发放宣传彩页等有效形式,大力开展森林防火宣传活动,做到村不漏组、组不漏户、户不漏人,使“森林防火,人人有责”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截至目前,已发放宣传资料6000余份,悬挂横幅120余条,出动宣传车辆268台次,出动人员634人次,同时倡导教育群众用植树、送花、挂纸等有益生态环境保护的文明方式祭奠亲人,各卡点加大智慧化管控和“防火码”扫码工作,实现管理全链条,火因可追溯的效果。
三是强化措施,加强火源管理。防火戒严期和其它高火险时段,全县山区各镇在主要峪口建立防火临时检查站34个,设卡封山,杜绝闲散人员带火种入山。春季草木干燥,烧荒、烧秸秆的现象偶有发生,我们加强对“老人、儿童、痴呆智障”等重点人员的监管,防止他们引发火灾。对旅游景区、重点山头、坟头加强巡查看管,严防死守,加强管理,消除隐患;我们还进一步加大了依法治火力度,及时查处森林火灾案件,做到“见烟就查、见火就罚、成灾就抓”,保持对野外违法用火的高压态势,从源头杜绝了森林火灾的发生。
四是加强队伍建设,实现科学扑救。目前,我县成立干部职工半专业扑火队17支350余人,配备防火机具4900余件;各村成立群众扑火队,70支1700余人,设立瞭望哨300余个。2022年11月19日,组织开展了森林草原防灭火专项演练,通过演练,提高了扑火队员的实战能力和科学扑救指挥能力。我们还采取以会代训、专门培训等办法对镇村、场站扑火人员进行了培训演练,提高了扑火技能和组织指挥能力。
五是加大检查,及时消除火灾隐患。今春以来,县委、县政府领导高度重视森林防火工作,主要领导带队检查2次,分管领导带队检查4次,带班领导带队检查2次,深入一线指导森林防火工作,及时解决问题,落实各项措施,促进了森林防火工作顺利开展。县森防办、县秦保局联合督导检查森林防火工作10余次,确保森林防火责任、宣传措施、火源管理、应急保障全面得到落实。
六是严格值班制度,灵通防火信息。严格落实森林防火期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进一步规范防火值班,建立火情监测会商预警机制,灵通防火工作信息,落实火情报告制度,积极应对,快速反应,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和森林资源安全。
四、应急管理工作方面
(一)扎实推进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工作。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基层应急能力体系建设工作,成立了由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和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任组长,县应急管理局局长任副组长,相关部门和各镇街主要领导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印发了《关于推进全县基层应急体系和能力建设工作方案》(周办发【2022】5号)、和关于加快推进全县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有关工作的通知(周应急办【2022】12号),县应急管理局积极发挥应急办职能,统筹推进各项工作落实。
二是落实镇(街)应急管理办公室人员。全县20个镇街按照实施方案要求,均成立由党委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应急管理领导小组,明确了应急管理办公室职责及专职工作人员。截止目前,全县20个镇街已完成挂牌工作,落实了71名应急管理办公室专(兼)职人员,稳步推进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工作。
三是积极开展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实地调研活动。2022年10月27日以来,县应急管理局带领相关人员开展了为期一周的调研活动。调研采取座谈、实地查看的方式,对全县8个镇街应急管理办公室挂牌、专(兼)职人员落实情况以及应急物资库等逐一进行查看。通过实地走访调研,确定了示范镇和示范村,确保试点镇街率先实现“六有”和村(社区)实现“三有”,并在试点的基础上积极推广,强化示范引领。
四是开展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督导检查。县应急办成立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工作督查组,由县应急办主任、应急管理局局长任总负责,应急办下设五个督查组,围绕镇(街)“六有”和村(社区)“三有”,重点查阅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工作资料,各督导组检查发现的问题,及时督促各镇(街)进行整改落实,并进行回头看,确保整改到位,工作形成闭环。
五是积极推进基层治理“多网合一”。按照县委社会治理办《关于印发周至县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多网合一”工作实施方案》,县应急管理局积极与县委社会治理办对接,将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应急处置等工作纳入网格服务管理重要内容,同时将全局53名在编在岗工作人员确定为县级部门网格指导员,加强与全县281个村(社区)的专职网格员联系沟通,实行网格事项准入制度,依托网格开展业务,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上下左右联动、问题高效联治的基层治理体系。
六是认真落实“应急响应第一人”教育培训工作。2023年3月15日—17日,县应急局组织全县20个镇街分管领导、应急管理办公室人员、应急局机关干部70人,举办了2023年全县应急管理工作综合能力提升专题培训班。培训围绕基层应急管理工作,采取三天两夜封闭式管理,聘请相关行业教授、专家授课,通过专题课、案例教学课、桌面推演实训课、结构化研讨等形式,重点对安全生产、防汛防火、防灾减灾、应急管理等方面进行培训,并开展了2次交流讨论会,1次知识测试,通过培训进一步提升了基层干部应急管理工作综合能力。
(二)应急救援队伍、预案、演练等工作。
一是建章立制强化落实。县应急办印发了《关于持续做好应急管理相关工作的通知》、《关于命名县级应急救援队伍的通知》,联合县财政局共同出台了《周至县应急救援队伍调用补偿及补助暂行办法》。提升应急快速处置反应能力,确保在关键时候有能拉得出、用得上、打得赢的突发事件综合应急救援队伍。调整了周至县安全生产委员会、周至县应急委员会、周至县森林草原防灭火指挥部、周至县抗震救灾指挥部等7个议事协调机构和设置14个安全生产专业委员会,进一步明确各部门职责,细化安全生产监管责任。建立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功能齐全、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救援责任(联动)机制,及时、高效应对各类突发事件,
2022年,累计妥善处置各类应急突发事件 12 起,未发生较大及以上突发事件。
二是加强应急值班值守。制定了《周至县应急管理局应急信息报告制度》,统筹安排我局应急值班值守工作,合理编排了重要时间应急值班工作(含春节、清明、五一、中秋和国庆等重要节假日值班),明确了每日带班领导和值班人员的应急值班值守工作责任,确保突发事件的快速科学处置。
三是及时修编预案扎实开展演练。截至目前,我县完成了总体应急预案和23个专项应急预案的修订。督促各行业领域开展应急预案演练,进一步提升应急救援预案与实际情况的契合度和可操作性。今年以来,已累计组织应急演练20余场次,通过演练进一步提升了应急救援处置水平。
四是强化会商研判加强应急调度。强化与县气象、水务、资规、秦保、公安、交通、住建等部门的应急信息会商,共发布预警信息80余条,第一时间发送至镇街,提醒广大群众做好灾害应对和防范工作。
五是整合应急救援队伍。通过统筹协调,将全县行业部门、镇街、企业、社会组织等应急救援力量进行整合,统计入册,用于应急救援保障。收集汇总了全县各行业部门、镇街和企业应急力量准备情况,命名了应急救援队伍10支,建立了应急救援队伍台账,进一步提升我县抢大险抗大灾的应急处置能力和水平,为今后的应急处置(突)工作提供了基础性保障。基层应急力量方面,进一步明确建队规模、标准、形式、名称及保障体系,组建县、镇、村三级应急救援队伍,全县20个镇街均成立了不少于30人、各村不少于10人的综合应急救援队,队员总数达3600余人。
五、综合行政执法方面
一是成立应急管理综合执法大队。根据中央、省、市、县的改革文件精神要求,2022年6月29日,周至县应急管理综合执法大队在原安监执法大队基础上挂牌成立了,对职能、人员、级别做出了调整,实行“局队合一”管理体制,厘清了执法大队行政处罚权,明确执法、监管职能,进一步强化执法力量,提升执法效能。
二是整合应急管理职能。按照减少执法层次、整合执法队伍、提高执法效率的要求,整合法律法规赋予的有关行政处罚、行政强制等职能。全面梳理整合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矿山、工贸等行业领域安全生产,以及地质灾害、水旱灾害、森林火灾等有关应急抢险和灾害救助、防震减灾等方面的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职能,由过去单一的安全生产执法向应急管理、防震减灾、防汛抗旱等领域拓展。
三是制度化管理执法队伍。按照准军事化管理要求,立足于执法队伍政治建设,从实际出发,修订完善了案件办理、档案管理、法治监督等规章制度20余份,进一步厘清职责、畅通机制,用制度规范和约束执法行为,让执法坚决运行在阳光下。
四是高标准打造完成“三室一库”建设。按照应急管理综合执法队伍标准化建设要求,我局迅速高标准打造完成“三室一库”(执法办公场所、调查询问室、案件档案室、装备器材库)建设,对照标准化标志标识、装备标志及其他各类标志进行制作更换。通过廉政承诺、制度上墙、执法公开等举措,着力创建应急管理综合执法队伍标准化场所,成为全省第一批率先建设完成的标准化示范创建点。综合执法大队成立后,换发制式服装52套,增配执法记录仪、移动执法终端等各类专业执法设备108件。
五是综合行政执法典型案例。全年共报送执法典型案例7起,达到了报送率、合格率100%的目标。
六、宣传工作方面
一是以安全生产月、安全生产万里行、科技活动周、防震减灾日、唐山大地震纪念日、国际减灾日、法制宣传日等主题宣传活动为抓手,组织各镇街在本辖区开展宣传工作,相关议事协调机构成员单位在我县八云塔广场集中宣传,宣传工作采取图片展板、发放资料、现场解说、咨询等形式向群众普及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防震减灾等知识。全年发放宣传资料5万余份,悬挂横幅300余条,展板600余块;出动宣传人员420人次,接待群众咨询3000余人次,不断增强全民安全知识和防范意识。
二是在西安日报和三秦都市报分别刊登了《周至县应急管理局持续做好应急管理工作》《周至县扎实做好防汛备汛各项工作——撤离安置群众151户372人》的工作开展情况;县级领导在县融媒体中心发表了安全生产月启动仪式动员讲话并参加了应急管理工作访谈栏目;拍摄应急管理电视专题片15期,在周至电视台黄金时段滚动播放,展示了周至“应急人”的精神风貌。
三是周至县应急管理局承办了全市“讲应急故事,赞时代发展”诗歌比赛活动,全方位展示了“应急人”,“敢担当、勇作为”对党忠诚的良好精神风貌。(赵晓强)
责编:卓西玲 编辑:章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