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汉中市汉台区汉王镇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坚持在党建赋能、产业振兴、强化支撑上下功夫,以“三强三联三柱”推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呈现亮点突出、成果共享的良好局面。2023年14个村集体经济收入均达到15万元以上,其中20万元以上3个村,30万元以上1个村。
建“三强”筑牢党建引领战斗堡垒
突出党建引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引领农村集体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建强组织保障。建立“镇级统筹组织、村级具体实施、领导包片指导、部门联动推进”的工作机制,每季召开壮大村集体经济分析研判会议,每周党委班子成员到村开展调研指导,帮助村集体谋划发展思路、解决发展难题,确保村集体经济发展领导到位、协调有力、推进有方。配强干部队伍。常态化开展村级班子分析研判,及时补选调整村“两委”干部11名,全面推进与合作社理事会、监事会成员“双向进入、交叉任职”。依托汉王党校,组织镇村干部开展业务培训、外出观摩学习、交流研讨等多种方式,提高发展壮大集体经济能力水平。加强示范引领。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的聚合、辐射、引领作用,在镇、村党组织集中开展共商一张发展蓝图、确定一项主导产业、领办一个书记项目的“三个一”活动,“一村一策”编制产业发展规划,汉明村柑橘、红星村蜂糖李、光华村蟠桃等特色产业畅销市内外,推动汉中柑橘交易中心、华都农旅融合特色体验区等书记项目落地,产业发展向善向好助推集体经济提质增效。
创“三联”走好集体经济振兴之路
突出产业“三联”策略,通过镇村、村村、村企之间的联合发展,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促进农村集体经济的繁荣。产业联片抱团。立足汉王“土特产”优势,以“联片规划、园区引领、集群发展”思路,突破行政村界限壁垒,以汉明、大兴、五郎等村为主的北部315省道沿线柑橘产业省级农业示范园、以汉王村、白庙村、七曲村为主的南部万亩优质粮油种植园和以红星、繁荣等村特色杂果产业园为主的中部特色千亩杂果产业园,形成以园区引领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发展格局。2023年,柑桔种植面积达1.8万亩、居全区首位,产值超亿元;粮食产量2215万斤,产值3261万元;建成桃李杏等杂果园1800余亩,产值超4000万元。村企联合共营。以产联体“1+14+N”机制为有效抓手,建成镇级农产品交易中心,发挥产供销信息一体化平台,引进华凯祥、褒河蜜橘现代农业园等龙头公司,统筹14个村级股份合作社完成标准化种植订单,在拼多多和淘宝开办“华凯祥生鲜”“蜀农鲜生”等多个企业店铺,2023年通过线上交易奶油南瓜363万斤,板栗南瓜15万斤,土豆65万斤,玉米61万斤,黄花菜22万斤,累计销售额300余万元。支部联农带农。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红星村率先在全区实现农民土地100%入股到土地合作社,发展种植贵州蜂糖李产业园320亩,带活200余户本村及周边村民进园务工,2023年村集体经济累计收入30.57万元,带动群众增收8万余元。大兴村打造“一村三园促增收,三花不与四时同”的农旅融合多元化发展模式,村集体净积累15.5万元,较上年度增加20%,实现分红1.8万元。
立“三柱”支撑稳定发展坚强保障
突出用好政策、资源和制度三方面的支撑力量,共同构筑坚实的基础,为农村集体经济提供稳定的发展环境。用足政策项目支柱 。积极整合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项目、乡村振兴衔接项目资金1029万元,建成汉明、五郎、白庙3个柑桔分拣中心,新建大兴村蟠桃大棚30亩,配套建设繁荣村果园、永久村桔园产业发展路3条;投入资金3000余万元,建设红星、汉王、繁荣、永久4个村高标准农田5000亩,实施农村小型水利、灌溉渠系、垃圾污水处理等项目,进一步补齐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短板。用活资产资源支柱。依托汉王镇“两山银行”,采取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方式,收储村级集体闲置或低效使用的土地、鱼塘等各种资源,通过资产入股合作联营模式,引进德中农业公司建成400余亩标准稻渔种养基地,注册“惊邦河”稻米品牌,支持乡土人才创办金津农业专业合作社种植猴桃、柑橘200亩,兴达家庭农场种植优质水稻180亩。用好制度规范支柱。细化完善《汉王镇村集体“三资”管理办法》,全面落实“三务”公开、“四议两公开”制度,用好“汉台区农村经营管理信息化平台”,落实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委托代理记账和经济业务网上支付、网上签批及网上监管,规范集体经济发展项目、资金管理,清理登记村集体经济合同297份,有力保障农村集体经济健康发展。(张信)
责编:张金侠
编辑:昂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