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版)》,将劳动教育与传统文化有机融合,近期,眉县第三小学组织全体学生开展了以“传承清明文化 践行劳动教育”为主题的系列实践活动。
学校根据学生年龄特点,精心设计实践内容:一、二年级学生在家长陪同下开展“春日寻芳”踏青活动,感受清明时节的盎然生机;三、四年级开展“春耕体验”活动,运用儿童安全园艺工具参与种植实践,通过制作图文并茂的种植日志,记录瓜豆幼苗的生长轨迹;五、六年级则化身“节气小厨神”,在家长指导下学习制作青团、艾叶粑粑等传统美食,记录从采摘艾草到成品出炉的劳动过程。
活动一:“春日寻芳”踏青活动
春日好光景,踏青正当时。为了让孩子们亲近自然,体验春天的多彩和温暖,从大自然的学堂里汲取知识和力量,一、二年级学生在家长的陪伴下走进公园、田野,通过放风筝、踏青、摘野菜等活动,将传统文化教育与自然体验相结合。这些实践不仅让学生亲近自然、释放活力,更以“小手拉大手”的形式推动家庭和社会形成绿色清明的氛围,实现了知识学习与心灵成长的统一融合。
活动二:春耕体验 种瓜点豆
“清明前后,种瓜点豆。”为充分发挥劳动育人功能,让学生切身感受劳动带来的乐趣,清明假期三、四年级学生在家长的示范与指导下,种下了自己的专属植物。瞧,有的同学双手紧握锄头,有模有样地翻土、松土;有的同学弯下腰,小心翼翼地将种子撒入土壤,再轻轻覆盖上一层土;还有的同学提着水桶往返于水源处,为刚刚种下的种子浇水。此次活动让学生们在亲身体验中感受到了农耕乐趣。
活动三:节气小厨神 巧手制美食
清明节,作为我国的传统节日,不仅是祭祖扫墓的日子,也是体验传统文化、增进家庭情感的重要时刻。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体验清明节的文化内涵,五、六年级学生开展了“节气小厨神,巧手制美食”劳动实践活动,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感受到民俗的魅力。看,孩子们将提前准备好的糯米粉、艾草汁等原料混合在一起,和成柔软的面团,将豆沙、枣泥等馅料包裹其中,揉成青团。它不仅是美食,更是文化的传承和情感的寄托。
春风化雨润无声,劳动育人正当时。学校希望通过“文化+劳动”的融合实践,让传统节气焕发时代生机,让劳动教育扎根孩子心田。 (撰稿:姬艳艳)
责编:马俊理
编辑:欧晓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