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积极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妥善处理信访突出问题,维护辖区和谐稳定,今年以来,澄城县尧头镇坚持和加强党对信访工作的全面领导,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大力推动基层信访工作法治化,全面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以《信访工作条例》为遵循,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学习运用“浦江经验”,创新矛盾纠纷化解机制,规范信访行为,保障公民合法权益,依法维护正常信访秩序和社会秩序。
坚持党建引领,构建信访工作体系
澄城县尧头镇高度重视信访工作法治化建设,全力推进“党建+信访”工作机制深度融合,通过构建信访工作体系,有力推动了信访工作法治化。尧头镇在便民服务大厅设置“信访接待窗口”,让群众一进门就能找得到人、说得上话、议得成事。整合心理咨询室、综治中心、矛盾调处室等资源,优化接访场所、明确接访制度、规范接访流程。重点围绕推进“预防、受理、办理、监督追责、维护秩序”等五个方面法治化开展工作,实行“首接首办、接诉即办、直转快办、跟踪督办、协商联办”的工作机制,让群众办事只进“一扇门”、不再“多头跑”。建立健全群众满意度调查评估等制度,减少审批程序,缩短服务时效,做到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最多跑一地”。
构建信访网络,健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
以基层自治组织为基础,澄城县尧头镇发挥党员、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乡贤和社会团体作用,推行“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无缝对接”的网格化管理,常态化开展信访矛盾纠纷大起底大排查大化解。网格员以拉家常的方式,强化信访排查化解,在巡查化解中以法说事、以法说理、以法说案,推进“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全力推动预防、受理、办理、监督追责、维护秩序全过程的信访工作法治化,基本实现“权责明、底数清、依法办、秩序好、群众满意”的信访工作法治化目标,做到早预测、早处理,形成信访工作事事有人管、件件有落实,多方联动、齐抓共管的责任体系。
注重源头预防,扎实有序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
村(社区)是群众信访的源头,也是解决信访问题的关键。澄城县尧头镇采取日常走访入户排查、特殊时期重点排查、重点人员随时排查相结合的方式,对重点人员、重点行业、重点领域进行分类梳理,建立工作台账。针对辖区内重点上访人员、情绪和行为偏执人员、对社会极端不满、有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刑释人员、老弱病残等特殊人群,定期开展关心关爱行动,及时掌握特殊人员动态,坚持把各类风险隐患工作做在“事前”,把矛盾化解于“早期”,把问题发现于“萌芽”,做到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不留死角。
加强多方联动,建立联调联处工作机制
建立健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对走访排查收集掌握发现的矛盾纠纷建立台账,严格登记纠纷情况、调处情况、回访情况;发动群众力量及时掌握各类矛盾纠纷,融合“法律明白人”“三官一律”、网格员等各方力量,密切联系村(居)委会、司法所、派出所建立联调联处工作机制,尧头镇定期召开信访工作会议,研究分析辖区矛盾纠纷和信访工作形势,全面掌握不稳定因素,形成合力,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问题共解。对排查出的不稳定因素和矛盾纠纷不回避,采取圆桌会、板凳会、党群议事会等形式,听取群众诉求和意愿,及时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最大限度减少不稳定因素,充分发挥各方活力,助力矛盾纠纷快速化解。
精心谋划宣传,提高信访工作法治化水平
做细做实“八五”普法工作,澄城县尧头镇以法治文化宣传为抓手,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积极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走深走实。联合辖区司法所、派出所开展“九进”活动,进小区、进学校、进单位、进企业、进门店、进场所等,采取信访法律知识讲座、微信公众号、LED显示屏、微信群、朋友圈、悬挂横幅、发放宣传单等多种方式,大力宣传《信访工作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等法律法规知识,围绕《信访工作条例》适用范围、信访事项办理流程以及依法依规信访“路线图”等法治化宣传内容向群众广泛宣传,加深了群众对信访工作法治化的认识,引导群众按照正常法律渠道反映诉求,提高信访工作法治化水平,最大限度避免矛盾纠纷转化为信访问题 。
下一步,澄城县尧头镇将以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持续创新信访工作方式方法,坚持法治思维化解矛盾纠纷和群众信访事项,推动信访工作法治化建设,切实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把问题解决在一线、把矛盾化解在一线、把工作落实在一线。(郑鹏涛)
责编:张金侠
编辑:欧晓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