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宁强县舒家坝镇以优化塑造“专群结合、共治共享”联调联动模式为主抓手,探索践行“三个三”工作法,着力推动新时代“枫桥经验”在基层落地见效、走深走实。
抓“三力齐发”,激发“核”动能
着眼追踪问效,以“组织推动”为引导,集聚基层治理最优效力。高标推动,汇聚“牵动力”。统筹力量开展基层治理大调研、大排查,建立“领导包村+干警驻村”机制,定期走村入户、敲门进院,以发放资料、与群众面对面谈心谈话等方式,扎实开展大化解、大整治专项行动,推进各村聚焦、聚神、聚力抓落实,着力把“短板”补齐、把“底板”筑牢、把“长板”拉长。协同联动,增强“攻坚力”。对标基层治理重点任务和指标体系,明确职能办所、驻镇单位侧重点、着力点和推进时间点,促进基层治理攻坚拔寨。各村党组织担负起基层治理主体责任,汇聚群团组织、社会组织、志愿者等各方力量深度参与治理,实现一体化全面推进。创新驱动,强化“落实力”。创新网格管理“五包一”工作机制,由包村干部、网格员、驻村干警、村医、党员志愿者共同对网格进行包保,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确保网格内群众诉求及时反馈、问题及时解决,实现基层治理精细化、高效化。
抓“三点聚焦”,打造“新”格局
着眼提质增效,以“多元合力”为主导,凝聚基层治理最强战力。聚焦“矛盾调处”,强化联动解纷。舒家坝镇党委副书记、政法委员牵头抓总,高效汇聚“一办两所”(平安法治办、派出所、司法所)解纷资源,发挥各自职能优势,集体会商、协同办理,对家庭婚姻、邻里关系、土地权属等性质相对严重、问题相对突出的矛盾纠纷联动合力调处,充分发挥“1+1>2”的解纷效能。聚焦“宣传引导”,强化源头预防。组建8支镇村普法工作队,针对婚恋、邻里、宅基地划分、债务等纠纷以及网络新型诈骗等法律知识到村、到户、到人,一对一、面对面开展普法教育,实现法治宣传“零距离”、答疑解惑“面对面”,推进源头减量。聚焦“警网融合”,强化“前哨”预防。以构建村级警务室为前端平台,将警务触角延伸到网格,在全镇275个“网格”中实现警网融合、优势互补、工作协同,推动警网联调、联治、联防,把矛盾风险化解在早、处置在小。
抓“三大体系”,筑牢“硬”底盘
着眼融合实效,以“攥指成拳”为导向,汇聚基层治理最大合力。突出多元共治,构建“专职+群防”联动体系。统筹发挥好派出所、司法所等基层政法综治力量,形成一体运行的大安全工作格局。坚持“小口切入”,以村为“战斗单元”,组建“红袖章”群防共治队伍,积极参与源头防范、平安宣传、矛盾调处、治安防控、服务管理、普法教育活动,提高社会群体参与度。建强人才队伍,构建“外进+内育”保障体系。加大法律专业人才引进力度,充分发挥法律专业力量,参与网格纠纷调解、解答法律政策,形成“调处优先、诉讼断后”的工作闭环。按照“进村、入户、到人”的工作思路,持续推进法治乡村建设,培育“法律明白人”,为基层治理提供法治保障。坚持“党建+网格”,构建“四治融合”治理体系。以“1名网格员+2名党员志愿者”为结构,优化设置一级网格52个、二级网格223个,筑牢基层治理“最底一环”。深化“自治、法治、德治、智治”四治融合,村党支部牵头搭建“院坝议事”“村组夜话”等共谋平台,推动300余名农村党员参与连心联户活动,健全乡村共建共治共享格局。(付浩东)
责编:张金侠
编辑:安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