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优化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建设,是实现“让退役军人成为全社会尊重的人”的内在要求,是回应广大退役军人期盼的迫切需要,是推动退役军人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高位统筹、高位协调下,临潼区退役军人事务局通过抓点、延线、扩面三举措构建退役军人管理服务新模式,实现退役军人管理服务工作实现新突破。
培育“示范点”,点上引领发挥先进模范作用
“我干退役军人服务站的工作主要是因为热爱。”这是临潼区斜口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站长昌少武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在近日退役军人事务部发布2023年度全国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百名优秀主任(站长)”名单中,昌少武被评为“全国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百名优秀主任(站长)”。他是临潼区291名街、村(社区)服务站站长优秀代表,在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工作中创新建站模式、开拓特色服务,“用心、用情、用力”服务于辖区退役军人和驻地部队,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服务模式,不仅是临潼区全面提升优化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全覆盖”的一个缩影,也是临潼区“四下基层”、在基层一线中解决政策落实、服务保障“最后一米”的“先锋官”。
延长“基层线”,线上突破打造示范样板站
在规范站、示范站、标杆站三个层级标准上,临潼区新增“示范样板站”,在全区选取斜口街道服务站、新市街道服务站、秦陵科技社区服务站、文化路社区服务站、砖房村服务站五个街、村(社区)服务站打造为“示范样板站”。临潼区为各示范样板站提供专项经费支持,并成立站点提升专项小组,常态化一线指导督导建设。通过对服务站阵地建设、队伍建设、服务体系建设等各项工作进行全面梳理,针对其弱项和特点进行了研讨并最终确定了“一对一”定制的提升方案,推动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从“有”向“优”转变中迈出新步伐、取得新成效。
同时,创造性提出“空间融合”发展思路,针对社区和村服务站面向不同服务对象的特点,让不同服务对象实现功能场所共享,实现“办公空间最小化,服务空间最大化”,将社区养老、医疗、文化等资源整合,全力打造一站式、有温度、有情怀、办实事的“退役军人之家”。
扩展“服务面”,面上提升构建服务新格局
临潼区着力构建以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为主体,以街道中心站和村(社区)服务站为服务保障翼的“一体两翼”服务新格局,每个服务站也是双拥工作站。全区22家街道级退役军人服务站、44家社区级退役军人服务站、216家村退役军人服务站全覆盖,着眼于服务保障体系引领,精心做好增效提质工作,围绕“服务不缺位、作用不松劲、尊崇有氛围”的目标,全力保障临潼区3万余名退役军人。先后开展了光荣牌悬挂、信息采集、优待证办理、常态化包联、烈士纪念设施保护等重点工作,走访慰问、建档立卡、就业扶持、困难帮扶等常规性工作全面铺开。围绕省市“千家标杆中心(站)”创建,深入推进“四清楚”“三精三全”工作机制落实,真正把退役军人当做“自家人”,把军人事务当做“自家事”。
同时,临潼区创新性开展双拥工作,培育“文化拥军、旅游拥军、企业拥军”三大引擎,引导鼓励更多社会力量投身“社会化”拥军事业,吸纳区内78家企业加入“崇军荟”。开展了“八一”《长恨歌》双拥之夜慰问演出,《复活的军团》现役军人专场慰问演出2场,开展慰问驻临部队、困难退役军人,走访慰问抗美援朝老战士,观看红色电影,军企联谊促双拥篮球友谊赛等一系列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拥军主题活动共计30余次,惠及1万余名现役、退役军人。让企业拥军成为社会化拥军工作的重要力量,实现政府机构、事业单位、社会力量“三驾马车”齐头并进、同向发力的拥军局面。
临潼区将持续探索退役军人服务保障新路径,持续扩展服务保障范畴,持续提升服务保障水平,以更新的服务理念、更贴心的服务方式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切实提升退役军人获得感、荣誉感、幸福感。(供稿:临潼区退役军人事务局)
责编:史炫烨
编辑:李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