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延安分院(延安市中医医院)心病科在北京驻延专家周公哺教授和毛艳阳主任带领下顺利完成陕北首例心腔内超声及CARTO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的“经皮心内膜室间隔射频消融术(PESA)”,为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解决了“心头大患”。
57岁的冯女士,三年前开始出现劳力性胸闷、气短、胸痛。之后因反复多次晕厥,影响日常生活来院就诊。心病科毛艳阳主任接诊后,通过各项检查,排除了冠心病及主动脉病变。超声显示冯女士室间隔基底段明显增厚,厚达14mm,梗阻程度重,左室流出道血流峰值速度已到达504cm/s,峰值压差到达101mmHg,最终确诊冯女士为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
因冯女士心率偏慢,不能耐受常规药物治疗,北京驻延心病科专家周公哺教授带领心病科团队经过综合分析,决定为冯女士行经皮心肌内室间隔射频消融术。
经皮心内膜室间隔射频消融术通过心腔内超声和CARTO三维标测系统定位并标记室间隔梗阻的关键区域(SAM区,紫色范围),避开标记好的房室传导束(黄点)对SAM区充分进行射频消融,从而减轻流出道梗阻,缓解患者症状。
经过详细的术前讨论和准备,4月25日,该院心病科介入团队成功为冯女士开展手术治疗。手术通过穿刺股静脉和股动脉的微创方式进行,整个过程持续约2小时,消融过程中可见室间隔水肿带出现,二尖瓣收缩期前叶前移(SAM)现象明显减轻。
消融结束后复测左室有创压力示跨流出道压力阶差为10mmHg(术前为58mmHg),床旁超声测左室流出道压差为18mmHg,均较前下降大于50%,成功减轻梗阻。术后冯女士恢复良好,次日即可下地活动,复查心脏彩超示左室流出道梗阻明显改善。
该院心病科毛艳阳主任表示,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是一种常见的遗传性心肌病,人群发病率为0.1%-0.2%,据研究报道,国内目前有200万病人,数量在不断增长。该疾病的主要特征为左心室室壁厚度的异常增加,使得左心室流出道出现梗阻,也就是左心室内的血流进入主动脉的通道明显变窄,造成劳力时气促、胸闷、胸痛、晕厥甚至猝死,对生命健康造成极大危害。该病主要通过心脏超声检查确诊,超声可见室间隔不对称肥厚,二尖瓣前叶在收缩期前移(SAM),流出道压力阶差升高(≧30mmHg),但治疗上较为困难。
经皮心内膜室间隔射频消融术(PESA)通过介入手段对室间隔心内膜面进行射频消融,在针对性地干预造成流出道梗阻的关键区域的同时,可以精准避开心脏传导系统,避免房室阻滞的风险,依据目前世界上的观察研究,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梗阻相关症状。冯女士室间隔基底段局限性肥厚,心脏超声显示SAM征明显,临床症状较重(劳力时胸闷、晕厥),常规药物治疗不能耐受,所以适合接受经皮心内膜室间隔射频消融术。
下一步,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延安分院心病科将继续开展心电生理新技术,为更多患者带去福音。(李 倩)
责编:杜鹏飞
编辑:安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