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科教文化 “双减”下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浅谈

“双减”下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浅谈

中国古典诗歌是华夏文化遗产中的瑰宝,它以其深邃的意境,生动的形象,凝练的语言,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表现手法,在中国文坛上独树一帜,它寓意深刻,耐人寻味,字里行间流淌的是祖先们沉重的生活;他抒情真挚,感人肺腑;他写景自然,怡人耳目,引人遥看“窗含西岭千秋雪”的静美;注目“晴空一鹤排云上”的豪情;聆听“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熙攘与温馨;闻到“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的梅香如故。故而古诗词当之无愧成为小学生接触古典文学的最佳启蒙教材。加强古诗词学习,重视古诗词教学,对培养小学生记忆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意识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诗歌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古诗教学较重视“理性分析”,主要是以“解释诗词大意,赏析优美词句,介绍创作背景”为主。这种讲解的模式,学生容易觉得枯燥乏味,较难从中感受诗歌的美好。而诗歌是形象的语言,音乐里有诗歌一半的生命。每一首好诗都是一部声韵协调、朗朗上口的声音作品。体会诗歌美的最好方式就是吟诵。语文学科,不该只用眼睛来学习,心、眼、口、耳并用,才能获得最好的体验。

  1. 反复诵读,感受诗美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是春的生生不息;“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是夏的热烈灿烂;“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是秋的绚丽静美;“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是冬的肃谧壮阔……有太多的诗词入口生香,回味无穷,我们慨叹古仁人的风骨,我们向往古仁人的世界:一花一叶一世界,一词一句贯古今。

要想学好古诗,我们要借鉴古人的学习经验,先不做过多的解释,也不要太多花哨的活动,只管反复诵读,读得滚瓜烂熟。以《马诗》一诗教学为例,执教时,引导学生层层诵读,读出诗歌节奏和韵味。

师:读诗只读准字音可不行,要讲求平仄和押韵,这样才能读出诗的节奏、诗的韵味。

(出示诵读符号,教师带着诵读手势范读。)师:这些符号叫平仄符号,是根据读诗时字音的长短高低划分的。来,我读一句,你们跟着读一句,我们来读一读。

(教师带读,学生跟读。)

师:有没有发现这些符号的秘密?横线怎么读?

生:拖长读。

师:竖线呢?

生:比横线读得短一点。

师:感叹号怎么读?

生:重读。

师:标横线的,我们叫它们平声字,标竖线的是仄声字,标感叹号的最奇特,是入声字。

(教师一边总结,一边教手势。)

师:三个红色的字,就是这首诗的韵脚。请你们跟我读,轻一点,拖长音。

(学生读。)师:总结起来,就是平长、仄短、入促、韵长。

师:把手伸出来,带上吟诵手势,我们一起来试试好吗?

(学生反复练习读。教师指名读。学生齐读。)

诵读是不断体会诗情的过程,是涵泳、熏陶和内化的过程,这样长长短短、轻轻重重地读,诗的节奏、诗的韵味就慢慢出来了。

二、读诗成画,品味诗语

读懂字面意思,理解诗歌大意不是学习诗歌的目的。叶嘉莹先生认为:“诗歌之最宝贵的价值和意义,就在于诗歌可以从作者到读者之间,不断传达出一种生生不已的感发的生命。读诗的好处,就在于可以培养我们有一颗美好而活泼的不死的心灵。”小学语文《课标》中也明确指出,学习诗歌要“注重情感体验”,教学时,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要引导学生通过想象诗中所描绘的画面去感受、体会诗人、诗歌的情感,由此获得情感体验。

比如在执教《马诗》时,通过第一环节层层诵读,读出诗歌的节奏和韵味后,引导学生走进诗句,去想象“如水的月光洒在茫茫大漠之上,沙子和月色交融在一起,如雪一般”的和谐且苍凉之美,想象“一望无垠的边塞大漠在月光的映照下就像披上一层银雪一样”的朦胧美,想象“连绵不断的燕山之上,月亮就像一弯弯钩躺在漆黑的夜空里”的清冷美。在声音长短、高低的变化中,藏着平仄交错的美感。正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学生通过诵读去想象画面,感受画面,从而体会诗人所表达的苍凉、清冷之美。

三、意象探寻,体悟诗情

诗人在诗歌中将情与景相融,营造出具有感染力的意境,是“诗味”的重要元素。意境的感悟,往往源于对意象的感受。所以,我们在教学古诗时,一定不能脱离意象孤立地进行意境的分析。在执教《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一词时,引导学生探寻意象,感受意境。全班诵读,指名诵读,师生共读,在缓慢、悠长的节奏中,学生初步感受到春天雨后山间的自然明丽、雅淡清美,再通过兰芽、清溪、松林、暮雨、子规等意象,想象兰芽浸湿、清溪水流、暮雨潇潇、子规啼叫的画面,感受静中之动。诗缘情,情缘景,不懂诗歌的意象,很难真正体会诗歌的情感。学生通过意象探寻、意象还原、意境品味、交流讨论,从物象的“静”到心灵的“静”,在层层深入中感悟诗境,体味诗情。

四、设身处地,读透诗心

诵读积累不是诗歌教学的目的。古诗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往往和诗人的人生经历密切相关。要理解古诗,真正读懂其中的“诗情”,就必须走进那个时代,深入作者的内心世界,设身处地去诵读,去体验感悟。正所谓“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每一首诗都是诗人的精神追求和人格的写照。学生通过诗人读懂诗心,在成长过程中得到诗情的陶冶和感化,这就是“设身处地,读透诗心”。例如,在《马诗》中,“诗鬼”李贺锡仕途不顺,一生凄苦,被疾病缠绕,但并没有悲观处世,反而胸怀豁达,为诗洒脱豪迈,渴望建功立业,报效国家;在《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中,苏轼与佛印交好,颇有佛学妙理,心地旷达超脱。

语文学科,不该只用眼睛来学习,心、眼、口、耳并用,才能获得最好的体验。吟诵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适应儿童语言发展需要。让学生从小学习吟诵,爱上吟诵,传承吟诵,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笔者在《薛瑞萍读古诗》中受益匪浅,对于古诗的开展,学生在每日的诗文吟诵氛围中,认识吟诵,了解吟诵,并初步掌握吟诵规则,由声音去体悟古诗文的内涵。学无止境,研无止境,在古诗吟诵教学取得微小成果的基础上,如何将研究引向深入,赋予其时代内涵,是我们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要继续探索的内容,期待更多的同行和我们共同探索,携手并进。

结语

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它记载了前辈所处的时代和所感受的情感,可以堪称为我国的文化经典,小学阶段的学生正是需要受到这样优秀经典的文化所带来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古诗词不仅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文化素养,其所表达的内容和思想,还可以影响着学生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形成端正而健康的价值观,从而提高小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而在古诗词教学过程中十分有效,这样一来,小学生在学习古诗词的过程中,就会变得轻松有趣。(作者:榆林市榆阳区镇川镇中心小学侯婵)

责编:杜鹏飞

编辑:安歌

版权所有和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荣耀陕西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本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已经本网授权,必须注明“来源:荣耀陕西网”,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荣耀陕西网)”的作品,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3. 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29-87551060

邮箱: rongyaosx@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