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炉古镇画坛,承载着千年陶瓷文化底蕴,在历史的长河中孕育、成长、绽放光芒。它不仅是一幅幅画作的汇聚,更是古镇人民生活、情感、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画坛,一作花坛,但并不种花,而是一种敞口陶瓷容器,是民间盛放米面、五谷杂粮以及腌菜、装油盛醋的日常用品,在陈炉人家案板旁,家家都有一组这样的画坛,以在器身绘画得名。
常见画坛为直筒型,口大底小,有元代瓷器的特点。圈足有棱,里沿一般滚施化妆土,刷黑秞,外为铁锈花、白地兰花为多。铁锈花是在化妆土上用铁锈红颜料绘图装饰,施浇外釉;白地兰花缿是在釉上用氧化钴颜料绘图装饰;还有双色釉、彩色釉等。
花坛因是直筒型,绘画空间大,窑工在上边挥洒作画,充分体现出陈炉瓷器民间特色,仅人物画可以见到的就有三国演义的“三英战吕布”、隋唐演义的“李密牛角挂书”和“渔樵耕读”等,戏剧题材有“游西湖”“仕女图”“婴嬉图”等,博古纹、花卉、动物等题材更是丰富多彩、无所不有,而每一个画坛都是窑工即兴作画,所以花坛上的民间绘画没有一幅是完全一样的,称之画坛名副其实。
陈炉古镇制陶历史悠久,公鸡坛便是这深厚底蕴孕育出的结晶。其造型别具一格,坛身线条流畅圆润,口部微微收紧,而最引人注目的当属那栩栩如生的公鸡造型的坛盖。公鸡昂首挺立,鸡冠鲜艳夺目,仿佛下一秒就要引吭高歌,其雕刻工艺细腻精湛,每一处羽毛纹理都清晰可见,鸡爪坚实有力地抓着坛沿,似在守护着坛中的宝物。
从实用性来讲,公鸡坛最初是当地居民用于储存粮食、酒水等物品的容器,它密封性良好,能有效防潮防虫,保障了物资的长久保存。随着时间的推移,其艺术价值愈发凸显。在古镇的传统民俗中,公鸡坛也被赋予了吉祥的寓意,公鸡代表着勤劳、勇敢与生机,常被作为新婚贺礼或乔迁之喜的赠物,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与祝福,成为了古镇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让每一位到访者都能从中感受到陈炉古镇浓郁的民俗风情和先辈们的匠心独运,也为这片古老的土地增添了一抹别样的魅力与温情。
愿更多人走进陈炉古镇,品味那千年炉火的炽热,领略画坛作品的神韵,共同续写陈炉画坛新的传奇篇章,让这颗渭北高原上的明珠永远熠熠生辉,为中华艺术宝库增添无尽光彩。(供稿:陈炉古镇景区管委会)
责编:王薇
编辑:欧晓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