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涛,1982年生,现任榆林市榆阳区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从事临床一线救治工作20多年以来,他扎根临床,乐于奉献,虚心好学,刻苦钻研,临床思维活跃,具有很强的敬业精神和创新能力。他医德高尚,待患如亲,以挽救患者的生命为最高人生目标,多年来已经使近百位濒临死亡的患者重获新生,受到患者的广泛好评及同行的充分认可。
在多年的临床一线工作中,已不记得多少次于半夜被叫至科室处理危重患者。2021年3月2日就诊的冯阿姨就是其中一位患者,当时已83岁的高龄的冯阿姨因“头晕、恶心、呕吐1小时,意识不清30分钟”入院,行颅脑CT示:1.右侧基底节区出血破入脑室;2.双侧基底节区多发脑梗死;3.脑白质脱髓鞘改变;4.脑萎缩。时任重症医学科的马涛主任刚刚回家,晚间12点接到值班医生报告后,不顾劳累迅速赶至科室,急诊完善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深静脉穿刺引流术等支持,之后迅速送入手术室行脑室穿刺引流术,术后带着气管插管入ICU进一步救治。患者因年龄大、病情复杂,多次出现呼吸、心跳停止。马主任冷静沉着、镇定指挥抢救,使得患者转危为安,结束抢救后已经是凌晨3点多钟了。次日他又最早赶至病房观察患者病情,向主管医生交代注意事项。这样的事例数不胜数,也因此受到了无数患者的信任和肯定。
2022年夏天,一位80岁的老人被120送至榆林市榆阳区人民医院,经诊断是急性心梗合并心源性休克,正在家吃午饭的马主任立即赶来参加抢救。患者病情危重,出现呕吐、大小便失禁,他不怕脏乱,认真查体、积极抢救,最终使患者转危为安,经精心治疗,患者病情稳定出院了。此后老人经常会来院看望马主任,只要感到身体不适就一定会到人民医院治疗,她说:“人民医院就是我第二个家,我还把周围的许多老朋友介绍到这里看病,在我的心目中,马主任是最可信的人!”
在担任ICU主任期间,马涛注重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及人才培养,同时不断引进先进治疗方法,短短几年内,科室便拥有各种设备,包括多功能床旁监护仪,进口呼吸机,转运呼吸机、持续性床旁血液透析滤过机、纤维支气管镜等,以及层流净化、消毒系统、中心供氧、中心负压等设施。科室可对各类急危重症患者行连续动态生命体征监测、酸碱平衡血气分析监测、动态血糖监测、IBP及CVP监测等。开展各种穿刺术、血液透析置管术、气管插管术、有创及无创机械通气诊疗术。
在工作中,马主任对年轻医生手把手传、帮、带的同时,不忘关心他们的身体、生活,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将科室各级医生的工作与休息妥善安排,自己却长时间不顾休息。就是这样的无私奉献,造就了一个团结和谐、积极向上、专业实力强大的重症医学科团队,为医院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科室多次被表彰为先进科室。而马主任也成为了科里各级医生学习与敬佩的榜样。
马主任注重医德医风修养,从医多年,从未收过患者一分钱红包,多次用真诚化解医患矛盾,为科室年轻医生作出了表率。20多年以来,迅速成长为科主任、学科带头人,在重症医学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多次受到表彰。他同样具备了吃苦耐劳、勇于奉献的精神。不分昼夜,也没有双休的概念,常常远离节假日的欢声笑语和亲人的守望,更多的是坚守在病人的身旁。对自己的这一职业选择,他无怨无悔,从医以来一直坚持在临床第一线,勤勤恳恳,兢兢业业,数年如一日,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随叫随到,从不推诿病人,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尽管如此,虽苦犹甜,生活地既充实又快乐。
医疗卫生事业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只凭一颗仁慈善良的心是不能实行救死扶伤的,同时拥有精湛的医术才是患者的真正福音。从医以来,他一直保持继续学习的习惯,持之以恒地钻研专业知识,及时了解专业方面的最新进展、新动态,经常走出去、请进来,不断开拓视野,总结经验,努力钻研业务技术,热情为群众服务,积极参与临床医疗工作,解除患者疾苦,用实际行动践行自己的信念,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在平凡的岗位上谱写出一曲曲当代医务工作者的奉献之歌。(姚 瑞)
责编:杜鹏飞
编辑:欧晓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