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昔日“锄禾日当午”的传统农耕,到如今“种收套餐”一键搞定,黄龙县崾崄乡农事服务中心的建立,实现了王飞过去不敢想象的农业变革。作为中心理事长,王飞在这片土地耕耘了16载,亲眼见证了农事生产的巨大飞跃。
如今,农事服务中心覆盖农业全产业链,成为他心中最骄傲的成果。
王飞是黄龙县崾崄乡农事服务中心理事长,说起农事生产的发展,跟土地打了多年交道的王飞不禁感慨:“如今建成的农事服务中心,已经可以覆盖全产业链的每一个环节,这是我以前做梦都想实现的。”
粮食生产向来是黄龙农业产业的重中之重,玉米种植更是崾崄乡众多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为一体推进全乡玉米产业社会化服务,给群众提供更好的农事服务,2023年,崾崄乡建成全县首个农事服务中心,为群众提供耕地、播种、施肥、撒药、收割、运输、烘干、加工、销售等全流程农事综合服务,着力打造农机装备水平高、服务功能强、具有标志性的农业综合服务平台。
走进农事服务中心,办公培训区、农资仓储区、农机存放检修区、烘干销售区四个功能区域有序分布,烘干塔轰鸣运转,仓库里堆满的玉米犹如金色的海洋,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事实上,耕种、收割等农事服务之前的农业合作社就能实现,那较之前的农业合作社,农事服务中心有何亮点?
王飞告诉笔者,农事服务中心将之前单一的“耕种防收”社会化服务延伸到了农资供应、机械作业、玉米购销、秸秆回收四大业务板块,分别由联合社下设四个专业合作社分块经营,直接对接一级行业市场,极大提高了运营效率和市场竞争力。
今年秋收,崾崄乡种粮大户贺冬冬没有像往年那般忧虑,往年玉米虽然也托管了,但是,农资购买、玉米购销、秸秆回收还是得自己操心。
中心建设后,贺冬冬的这些焦虑,彻底得到了解决。
“以前自己买种子、化肥、农药价格高,质量还没保障,现在统一购买,科学又划算。以前秸秆回收一亩地要付给人家25元,现在不仅不花钱,一亩地还能收10元。”贺冬冬说。春天托管,秋天收钱,贺冬冬彻底从玉米地里解放出来了,由于不费人工,他又承包了一些地来种玉米。
中心成立初期,村民们心存疑虑,王飞作为理事长和托管员,挨家挨户宣传动员。他深知乡亲们对土地的担忧和期望,他说从前面朝黄土,苦日子过怕了,现在有这好条件,他想让乡亲们都参与进来,今年春天,镇村干部一户一户跑,一家一家讲,在大力宣传带动下,崾崄乡托管面积达到1.5万亩。
“加快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是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必然要求,现代化农事服务中心的建设将发挥小农户衔接现代农业的桥梁作用。”崾崄乡主任科员王向龙说,“农民积极参与的前提是,我们保证托管的农户每亩地保底收益1500斤,通过‘保底式’的托管,给农民吃下“定心丸”,他们托管土地的积极性也就更高了。”
农民收益,那如何保障中心的收益和运营呢?
王飞掰起手指给笔者算起了账,中心建立了权责相适、核算精准的利益分配机制,根据投资、投入和风险承担量,兼顾各方利益,每年给各村固定分红10%,联合社运营分红75%,村集体再以每年完成托管任务总量占比分红10%,农户以托管面积的占比分红5%。“我们将所有的增值效益和节省的成本都牢牢集中在农事服务中心,通过这一利益分配机制,最大程度实现了农民、村集体、社会化服务组织多方合作共赢,而农户在享受‘保底托管’的同时,还能再享受两次分红收益,成为农业社会化服务的最终受益者,也是最大受益者。”
望着满仓的玉米,王飞心中满怀憧憬。他说,农事服务中心肩负着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业节本增效的神圣使命,承载着广大干部群众的期盼,今年截至目前玉米销售2290吨,销售额达2060万元。
他的愿望是2025年顺利完成1.5万亩全程托管计划,这样乡亲们节省了人力物力,产量还能增加,收入也有了提高,日子一定会越过越好……(供稿:黄龙县崾崄乡)
责编:马俊理
编辑:欧晓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