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黄陵县店头镇腰坪村的第一书记刘星瑞,2023年3月背着铺盖卷到村里时,心里直打鼓:这第一书记到底该咋当?村民能信我吗?两年过去了,现在回想起来,村里那条新修的鱼塘边、合作社的缝纫机声、还有乡亲们喊我“书记,来家吃碗面”的热乎劲儿,都是他最踏实的答案。
“脚下沾泥,心里才有底”。刚来那会儿,村支书老陈带我去各家转悠,我硬是磨破了两双运动鞋。全村4个组,我挨家串门,蹲田埂、坐炕头,听大伙儿倒苦水、唠家常。七场村两委会开下来,我和班子捋清了村里的“家底”:土地流转给三个合作社,带动就业50人;手套厂一年赚10万;还有个新建的鱼塘……那阵子我白天跑田埂,晚上翻材料,跟村干部合计出了《三年规划》,把“抓产业、强支部、聚人心”定成了靶心。
“支部强了,干活才带劲”。头一件大事就是抓党建,村里以前开党员会,人到不齐,发言也冷场。我拉着支委们改法子:多次组织村“两委”去参加专题培训、现场观摩,不断拓展视野,提高能力素质,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此外,还设立了5个功能党小组,分批包抓环境整治、产业发展、矛盾调处等,让“党建内链”驱动“产业外链”一体运转,让党员包片干实事——环境整治党小组带着村民搞卫生,矛盾调解组老陈叔三个月说和了三桩邻里纠纷。最让我感动的是60岁的老党员李叔,主动承包了鱼塘夜间巡逻,他说:“支部动真格了,咱党员不能掉链子!”
“产业活了,钱包才能鼓”。为破解土地流转、产业单一的发展困境,他同帮扶单位和村两委班子成员共同协商集体经济发展方向,通过政策引导、科学规划,决定采取“飞地置业”措施,盘活潮塔村高松树新润农场闲置渔池发展渔业养殖。23年鱼虾混养项目上马时,村民直摇头:“南美对虾?咱这黄土坡能养那金贵玩意儿?”我和村主任干脆带着20多个村民去外地养殖基地“取经”,回来路上大家眼睛都亮了。通过池塘精养,持续构建腰坪优质特色产业品牌,确立了“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和利益联结机制,实行统一供苗、统一养殖、统一销售。如今渔业养殖基地占地150余亩,建成鱼池11个、垂钓池1个,累计投放虾苗30万尾、鲤鱼苗17万尾、青鱼苗2万尾,年收入140余万元。
“村子美了,心才能齐”。村干部带头,党员打先锋,全村老少爷们齐上阵——扫大街、清沟渠、收拾村委会院子,两个月突击大扫除十回。他还特地请了6位保洁员和河道管理员,让他们天天盯着,不让垃圾乱扔、污水乱流、东西乱堆。时间长了,村里环境可是大变样了,看着就舒心。另外,他还带头在村里建了个法治宣传长廊,时不时给大伙儿讲讲法律知识,让大伙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法律熏陶,营造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
这两年,黄陵县店头镇腰坪村变了不少:鱼塘里蹦跶的鱼虾、合作社哒哒响的缝纫机,还有村民碰面时那声热乎乎的“书记”。他知道,乡村振兴不是敲锣打鼓就能成的,就像咱村鱼塘里的鱼,得慢慢养、精心喂。他这个第一书记,还要继续当乡亲们的“泥腿子合伙人”。(供稿:黄陵县店头镇)
责编:马俊理
编辑:李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