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临潼区骊山街道兴业路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肖长克以扎实的法律知识和热忱的服务精神,成为居民信赖的 “法治守护者”。他聚焦矛盾化解、普法宣传、法律援助三大核心,用实际行动筑牢社区和谐根基,让法治阳光照亮基层治理的每一个角落。
定纷止争
以法律为准绳化解居民纠纷
肖长克始终将 “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 作为工作目标,尤其在处理邻里矛盾时,善于以《民法典》为依据,平衡各方权益。2024 年初,澜泊湾小区居民朱某计划将住宅改民宿,邻居张某因担忧安全与环境问题激烈反对,双方争执不休。肖长克迅速介入,先查阅《民法典》中 “住宅商用需经有利害关系业主一致同意” 的条款,再分别倾听诉求:一方面向朱某说明住宅改商用的法律限制,另一方面向张某解释合法经营民宿的合规性边界。经过多轮调解,朱某放弃民宿计划转为出租普通住房,张某也对处理结果表示认可,一场可能激化的矛盾在法律框架下得以平息。近一年来,他累计化解物业纠纷、邻里纠纷10余起,成为社区矛盾的 “柔性缓冲带”。
普法惠民
多元形式提升居民法治素养
肖长克深知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将普法作为源头治理的重要抓手。他利用社区活动中心开设 “法治讲堂”,围绕婚姻家庭、财产继承、劳动权益等热点法律问题,结合实际案例深入浅出讲解法律要点,让晦涩条文转化为生活指南。同时,借助社区微信群打造 “指尖普法阵地”,定期推送《民法典》小贴士、典型案例解析,实现 “线上 + 线下” 普法全覆盖。2024 年以来,他累计举办法律讲座 6 场,发放宣传资料 1000 余份,覆盖居民超 3000 人次,推动社区从 “遇事靠闹” 向 “遇事找法” 转变,形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
援助暖心
用法律温度守护弱势群体
面对居民的急难愁盼,肖长克始终冲锋在前,尤其关注未成年人、老年人等群体的权益保护。2024 年 9 月,未成年人胡某某在山水秦唐小区攀爬景观柱时,因设施倒塌受伤,父母与物业公司就赔偿问题产生分歧。肖长克第一时间抵达现场,依据《民法典》中 “监护人责任” 与 “物业安全保障义务” 条款,明确胡某某父母因监护疏忽承担主要责任,物业公司因设施管理过失承担次要责任。经过连续两日沟通协调,双方达成赔偿协议,纠纷得以高效解决。类似的法律援助案例中,他始终坚持 “法理情” 融合,既维护法律尊严,又传递人文关怀,让居民切实感受到法治的温暖。
从矛盾调解的 “和事佬” 到普法路上的 “引路人”,再到弱势群体的 “守护者”,肖长克以基层工作者的担当,将法律知识转化为治理效能,用脚步丈量民情,用法治守护民心。在他的努力下,兴业路社区正逐步实现 “矛盾少、秩序好、人心齐” 的治理目标,成为新时代法治社区建设的生动缩影。(供稿:临潼区司法局)
责编:王薇
编辑:欧晓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