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荣耀教育 眉县第三小学:探索“1346”模式 守护学生心理健康

眉县第三小学:探索“1346”模式 守护学生心理健康

在五育并举全面深化落实、“双减”政策持续推进的教育新生态下,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愈发凸显,成为教育领域聚焦的关键议题。心理健康不仅是学生学业进步的基石,更是他们塑造健全人格、应对未来挑战、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保障。眉县第三小学紧跟教育变革趋势,秉持“以人为本,育心为先”的教育宗旨,积极投身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探索之中。学校以“幸福童年 从心出发”为核心理念,深入挖掘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与外延,致力于构建一套科学系统、切实可行且独具特色的“1346”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全方位、多角度地守护学生的心灵家园,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与未来发展筑牢坚实根基,助力每一位学生在充满阳光与关爱的校园环境中,绽放属于自己的独特光彩。

一、“1”个理念,奠定幸福基石

“幸福童年 从心出发”这一核心理念,犹如一颗生命力顽强的种子,深深扎根于眉县第三小学的教育土壤。从校园文化建设到日常教学活动,从师生互动交流到学校发展规划,这一理念无处不在。在校园文化节上,鼓励学生围绕“我的幸福童年”进行艺术创作,绘画、手工、文学作品等百花齐放,学生们通过作品表达对幸福的理解和追求,展现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让心理健康教育以艺术的形式融入校园生活。

二、“3”级网络,织就关爱密网

1.学校引领:学校建立健全了涵盖学校、家长、社区等不同层面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网络,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分管副校长、相关处室领导任副组长,心理健康教师、班主任及相关机构成员为组员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分析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制定针对性策略。每学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专项调研,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根据调研结果调整工作计划。

2.家长配合:举办“家长学校”,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邀请专家进行系列讲座,内容涵盖亲子沟通技巧、青春期心理特点应对等。同时组织家长进行小组讨论和经验分享,促进家长之间的交流与学习。

3.社区支持:与社区合作开展“心理健康进社区”活动,组织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如关爱孤寡老人、环保公益活动等,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心理品质。利用社区文化中心举办心理健康知识展览,向居民普及心理健康知识,营造良好的社会心理氛围。尤为重要的是,学校与眉县妇幼保健医院心理健康中心达成深度合作,共同成立医校共建基地。医院定期派遣资深心理专家团队,运用专业测评工具和丰富临床经验,为学生进行全面心理健康筛查,及时精准识别潜在心理问题。对于经筛查评估后需要专业干预的学生,医院开辟绿色通道,提供专业、高效的干预治疗服务,实现学校与专业医疗机构的无缝对接,为学生心理健康保驾护航。针对班主任群体,医院开展系统专业培训,提升班主任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的能力。此外,专家还会定期走进校园,开展贴合学生实际需求的心理健康讲座等。

三、“4”支队伍,汇聚专业力量

1.骨干教师:除参加常规培训外,还组织骨干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针对学生常见心理问题进行深入探索。定期开展校内公开课和案例研讨活动,分享咨询经验和辅导技巧,提升整体专业水平。

2.班主任:每月举行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经验交流会,共同探讨班级管理中遇到的心理问题及解决方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设计大赛,激发班主任创新思维,提高班会实效。

3.班级心育委员:选拔热心、有责任心的学生担任班级心育委员,定期开展培训,教授心理知识和简单沟通技巧。心育委员负责留意班级同学的情绪变化和行为异常,及时向班主任提供线索,同时利用课间、班会等时间,通过小故事、小视频等形式宣传心理健康知识,营造班级良好心理氛围。

4.家长队伍:建立家长志愿者制度,邀请家长参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如担任心理社团校外辅导员、协助组织心理健康节活动等。定期评选“优秀心理健康教育家长”,树立榜样,带动更多家长重视并参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四、“6”维融合,丰富心育生态

1.课程与心育融合: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常规课程,传授心理知识。同时,结合各学科特点,挖掘心理教育元素,如数学教学培养思维与抗挫力,语文教学通过文学赏析塑造价值观,定期开展跨学科教研,交流渗透经验。

2.活动与心育融合:每日开放“心灵驿站”,设立“悄悄话信箱”,开展“心理咨询室体验日”,消除学生对心理咨询的顾虑。举办心理健康节,围绕“自我认知”“情绪管理”等主题,开展主题班会、心理拓展训练、专家讲座等活动。期间举办“心理剧大赛”,让学生在创作表演中展现成长困惑;开展“心理健康趣味运动会”,设置“两人三足”“信任背摔”等项目,融入篮球社团友谊赛,培养团队合作与竞争意识。结合传统节日、纪念日开展特色活动,如在学雷锋月组织志愿服务,培养社会责任感。

3.文化与心育融合:开展班级文化墙设计大赛,设置心理健康知识角、心灵故事分享等板块并定期更新,组织学生担任讲解员。利用红领巾广播站开设“心理小问号”专栏,选拔小主播分享心理困惑与成长故事。打造校园心理文化,展示心理健康知识、学生优秀心理作品,营造浓厚氛围。

4.劳动实践与心育融合:组织学生参与校园劳动,如校园绿化养护、图书整理等,安排社会实践劳动,如社区志愿服务、环保公益活动。在劳动中培养责任感、自信心与问题解决能力,体会付出与收获。

5.艺术体育与心育融合:发挥篮球、足球社团作用,开展篮球、足球联赛、技巧挑战赛,培养团队协作与坚韧品质。借助眉户戏社团,在教学与表演中,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魅力,培养审美与情感表达能力,通过角色塑造提升自我认知,释放压力。举办校园文化艺术体育节,设置戏曲表演、绘画展览、体育竞技等项目,为学生提供展示平台。

6.多元评价与心育融合:在“三好学生”“三小福娃”等评比中,除了学业成绩和品德表现,学生参与心理健康活动的情况和心理健康发展水平也占一定比重。具体评价指标包括参加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表现、在心理健康节活动中的参与度和成果、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的心理状态等。设立“阳光心灵奖”,对在心理健康方面有明显进步的学生进行表彰,激励更多学生关注自身心理健康。

眉县第三小学的“1346”心理健康工作模式,是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探索与创新实践。在这一模式的推动下,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学生心理素质不断提升,校园充满活力与温暖。眉县第三小学将不断完善这一模式,探索特色实践,以更多的方式、更广的渠道来推动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同时,整合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面的资源和服务,形成心理健康服务的合力,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有效的支持,形成“人人都是心育工作者”的育人生态,持续为学生的幸福童年和健康成长贡献力量,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领域不断书写新的篇章。(张丽娜)

责编:马俊理

编辑:安歌

 

版权所有和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荣耀陕西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本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已经本网授权,必须注明“来源:荣耀陕西网”,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荣耀陕西网)”的作品,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3. 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29-87551060

邮箱: rongyaosx@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