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曾国藩家书》,我深受触动,仿佛穿越时空与这位晚清名臣进行了一场心灵的对话。
曾国藩在家书中展现出的修身自省之精神,令人钦佩。他时刻反思自己的言行,不断追求道德的完善。他告诫家人要勤奋、节俭、谦虚,这些品质在当今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价值。
书中勤劳俭朴的生活方式,是曾氏齐家的价值准则。在那个农耕文明生产力低下的年代,物质财富有限,不能不强调勤俭。他出身于贫寒农家,即使为官后也没有忘记儿时生活的艰辛和勤俭的必要。对于他的勤俭主张,不仅仅要从物质和经济层面理解,还要从道德和精神层面领悟。俭以养德、静以修身,勤俭能调补心态,培养品德,在曾国藩看来,勤俭是君子所为,是孝悌要义,更是保家之道。
书中静能生智,这是曾国藩提升自我的准则。他要求不论忙碌如何,每天都要静坐反省自身。他一直坚持写日记反省自己,对于自己的缺点,向来都是毫不隐晦直接记录,并且静坐以思考做事章法。正因为如此,我们也就有幸看到了曾国藩从一个有着很多缺点的普通人最终成长为一代名臣的心路历程。这也是我们工作中需要做到但又容易被忽视的一点,很多时候抱怨自己忙忙碌碌又不知道忙了些什么,大抵是因为没有静下来,这就需要我们对自己的工作进行复盘,“静坐四刻”,反省自我。
书中持之以恒的“恒”,这是曾国藩约束自己的做事准则。在曾国藩看来,要成其事,非有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坚持不懈的精神不可,“欲稍有成就,须从恒字着手。”他曾以烹调食物比喻读书:如果“今日半页,明日数页,又明日耽搁间断,那数年而不能毕一部”,正如家书中烹食物“歇火则冷,小火则不熟,用大柴乃易成之。”
他常常以身作则,叮嘱兄弟坚持读书。“余自十月初一立志自新以来,虽懒惰如故,每日楷书写日记,每日读史十页,每日记茶余偶谈一则,此三事未尝一日间断。”同时,他在书信中对为人处世的智慧阐述得淋漓尽致。他强调要谨言慎行,与人为善,懂得忍耐和包容。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他的这些处世哲学帮助他化解了诸多困难和矛盾。
然而,他所处的时代有着一定的局限性,他的某些观点和做法或许已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但我们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从他的智慧和经验中汲取有益的养分。
《曾国藩家书》不仅是一部家族的教诲之书,更是一部蕴含着人生哲理和智慧的宝典。它让我明白,无论身处何种时代,修身、齐家、处世的智慧都是我们人生道路上不可或缺的财富。(作者:程喜娥,系泾阳县政协常委、陕西雅泰乳业有限公司总经理)
责编:王薇
编辑:欧晓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