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7日,扶风县城关街道举办第七期“乡村振兴大课堂”,县调解协会选派县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董治平做了以《医疗纠纷调解实务》为主题的专题培训,为街道办80余名基层调解员提供精准业务指导。
靶向破题 医疗纠纷调解专业化
董治平主任立足县域医疗纠纷特点,结合近十年调解实战经验,深入解析医疗纠纷的三大核心维度:从“概念界定”明确法律边界,通过“成因图谱”梳理医患矛盾焦点,依托“流程规范”构建标准化调解框架。针对基层常见的医疗责任认定、病历证据固定等难点,创新提出“三段式调解法”——前期证据链构建、中期情绪纾解、后期协议闭环,并通过“某乡镇卫生院诊疗争议案”等典型案例,生动阐释“法理情融合”调解理念的应用场景,使参训人员受益匪浅,大家一致表示:“这类‘解剖麻雀’式教学,让复杂法律条文转化为可操作的‘工具箱’。
多维赋能 锻造基层法治先锋队
培训以“精准滴灌”为特色,构建多层次能力提升体系。目标引领:街道办副主任郑威在动员中强调,基层调解队伍要当好法治建设的“神经末梢”,将矛盾纠纷化解作为践行“枫桥经验”的主战场,展示调解员个人风采。专业精进:除医疗纠纷专题外,培训还围绕交通事故、彩礼纠纷等民生热点,提炼出“法律援助快速响应机制”“帮信罪预防五步法”等实务举措,当会分享心得。 创新驱动:设置“模拟调解场景”,通过角色扮演强化参训人员的现场处置、证据采集及文书制作能力,提升培训效果。
长效转化 构建矛盾化解新格局
司法所指导员唐永军在总结强调中提出“三个转化”要求,即将培训成果转化为网格巡查中的“纠纷预警雷达”、转化为村(居)调解委员会的“标准化操作手册”、转化为法治宣传的“乡土化案例库”。据悉,扶风县调解协会将建立并推行“专家联村”机制,由全县9个行业性专业性调委会主任对重点村(社区)开展矛盾纠纷“点对点”跟踪指导,推动培训成效落地生根。
此次培训聚焦基层矛盾化解能力建设目标,通过”理论+案例+实务”立体化教学模式,为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注入新动能;通过专业化、系统化的能力建设,构建城关街道办“大调解”格局,为乡村振兴筑牢法治“防护网”,助力实现“小事不出村(社区)、大事不出镇(街),矛盾不上交”的基层治理大目标。(来源:扶风县调解协会)
编辑:安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