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凤县龙驹寨街道下湾社区地处县城以东、江滨南岸,辖22个居民小组,人口820户2719人,下设党支部5个,党员70人。近年来,社区党总支积极探索“党建+治理+服务”模式,着力构建共建圈、共治圈、共享圈、友好圈“四圈共融”治理格局,不断增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能力,让居民幸福溢出了“圈”。
搭好党群共建圈,描画社区“同心圆”
社区支部强引领。发挥社区党总支组织优势、群众优势,定期召开院落会,组织入户走访,搜集居民需求,连续三年领办“一年10件实事”。采取导师帮带、考察学习、跟岗锻炼等措施,提升社区干部综合素能,培育储备后备干部8名,治理队伍不断壮大。
驻区单位齐参与。依托社区“大党总支”,驻区单位党组织主动参与,组建党建共建联合会,签订结对共建协议5份,定期召开党建联席会议,开展主题党日联办、专题党课共上、志愿服务联动等“双报到”活动10场次,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志愿队伍显担当。充分吸纳在职党员、退役军人、志愿者等,建立志愿服务队,每周在重点路段、学校门口开展治安巡逻、“护学岗”,策划举办“老有所依·幼有所学”、假日课堂等活动25场次,累计受益群众达1500余人次。
建好网格共治圈,激发治理“原动力”
合理设置网格。根据社区地域、人数分布等特点,按照200户为一个网格、50户为一个微网格,划分一般网格5个、微网格17个,同步组建网格党支部5个,切实把党组织的触角延伸到辖区各个角落。
壮大网格力量。按照“宜专则专、宜兼则兼”的原则,统筹楼栋长、片长,吸纳退休干部、老党员等,形成“专兼联”一体的网格队伍,明确信息采集、矛盾排查、治安巡查、民生服务、政策宣传、突发事件上报“六大职责”。
做实精细管理。推行重点人群“三色”管理,划分红色连心户4户,橙色关心户14户,绿色放心户39户,明确一星期、半个月、一月一探访包抓联系具体责任人。搭建智慧平台,在重点部位安装AI摄像头15个,确保安全隐患实时监控、及时处置。
晒好幸福共享圈,提升居民“获得感”
优化服务阵地。坚持“开放、包容、共享”理念,拆除社区院墙,共享社区院落,免费向居民提供停车、健身、休闲等场地,增设设置“湾湾画室”“湾湾学堂”“湾湾发屋”等功能部室,扩充服务面积和功能,不断满足各类群体需求。
美化社区环境。以创建“干净丹凤”为抓手,聚焦主要路段、巷道、校园周边、河道沿线,清理乱堆乱放300余处,拆除旱厕5个、改厕32个,建设口袋公园2处、小菜园5个,打造示范巷道3条,社区环境焕然一新。
强化服务载体。坚持“一节日一主题”,利用元旦、春节、重阳等节日,举办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娱活动8场次,同时为重度高血压患者配备血压仪、痴呆老人赠送“爱心胸卡”,实时监测运动轨迹,提供“一键通话”服务,提升“数智服务”温度。
筑好睦邻友好圈,绘就宜居“新画卷”
有事共商量。建立“社区+居民+社会组织+企业”多元自治模式,设立居民议事厅,由居委会、业委会、物业企业、社会组织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立民主协商议事机制,每月商讨解决社区治理难题。
矛盾巧化解。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整合社区“三官两师一员”、社区志愿服务者、优秀党员、社区能人等力量,落实“广泛收集—专人落实—定期回访”闭环管理机制,先后调解矛盾纠纷6起,调解成功率达到95.7%。
新风润心田。以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为载体,举办“乡音党课”“道德讲堂”16场次,评选“五美庭院”2个、最美环保员2名,组织居民参加拔河比赛、社区运动会等活动,梁山水泊民宿每月吸引200名县外游客入主,文明风尚蔚然成风。(供稿:丹凤县龙驹街道)
责编:杨阳
编辑:欧晓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