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来袭,榆阳区人民医院榆林市儿童医院迅速反应,紧急召开会议安排部署,在高文军院长、冯佳林书记的统筹规划、精准施策下,全院立即进入战疫状态,以阻击疫情、守护群众为己任,尽显大医使命和时代担当。
榆阳区人民医院的高文军院长、冯佳林书记立即组织院级领导及相关科室召开疫情防控会议,统筹规划安排部署、各项工作责任到人,成立应急办处置突发状况、抽调医护奔赴一线、后勤保障紧密衔接、核酸检测准确高效,第一时间投入这场抗疫战斗。
在防控会议的详细部署下,各科室团结协作,做好院内各项工作:安排好一线抗疫人员的增派、调换,也关心着他们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心理疏导,同时协调防护物资、药品的及时、充足供应,让抗疫战士们无后顾之忧地冲锋向前、所向披靡;不眠不休地指导医院实验室核酸检测工作,及时上报阳性病例信息,为全市进一步管控工作提供有效依据;紧抓院感工作不松懈,严格闭环管理,组织全院职工认真学习《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九版)》,规范各项防控措施,严防医院感染,保障医患安全。
作为全区救治病患的主阵地,医院打通儿童、成人急诊急救绿色通道,不断优化诊疗流程,为血透患者、产妇以及急危重症患者入院治疗安排专用通道,并全面实施环境消杀、流调隔离等防控措施。同时,认真开展应急演练,严格督导、培训发热门诊、预检分诊和感染病区的防控工作。无论是高风险区患者、发热患者还是普通患者,医院均根据相关诊疗方案规范处置,保障患者就诊流程安全、顺利。当近70位中学生被带到该院隔离病房留观时,各部门有条不紊、处置得当,未出现医护及其他人员感染事件,体现了人民医院出色的院感工作及应急处置能力。
即使疫情肆虐,该院依然履职尽责,践行着白衣天使救死扶伤的天职。在严格的二级防护状态下,打通儿童、成人急诊急救绿色通道;协调科室会诊、抢救病患;接诊高风险区来院的发热患者;让误食异物患儿得到救治;为140余名透析患者坚持治疗;为无核酸结果的产妇紧急手术……同时做好住院患者的治疗及其家属的安抚工作,严格消杀、认真防控,悉心照料饮食起居,竭尽所能给予患者及家属安全舒适的生活环境和家一般的温暖。
11月22日,家长抱着4个月的宝宝急急忙忙来到医院儿童急诊室。患儿呼吸困难、脸色发绀,当班医生紧急通知陈海英主任、薛涛院长助理、二线医生负责人思希尧联合展开救治。经过海姆立克法,给予心电监护、氧气吸入、清理呼吸道分泌物,最后用棉签在咽喉取出拇指块大的火腿肠。十分钟后,患儿转危为安。看着孩子在妈妈怀里安静地吃着奶粉,在场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会心地笑了。
一位突然阵痛的孕妇打电话求助,医院立即安排救护车去家里接她。妇产科的医护人员迅速穿好防护服,站在急诊科门口,焦急地等待着她,心里默默祈祷着一切安好。随着警笛声到来,大家赶快把孕妇小心地扶在推车上,急忙听胎心:100-110次/分,内诊宫颈口开大2指,胎儿窘迫,足月临产,胎膜早破,紧急通知手术室、新生儿科,在二级防护下将孕妇从感染通道送至手术室。身着二级防护的医护人员,戴着密不透风的护目镜,站在无影灯下,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手术,随着一声婴儿的啼哭,新生命健康诞生了!大家会心一笑,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手术结束后,大家像金蝉脱壳那样将一层层防护服蜕下,虽然汗水湿透了全身,脸上也落下一条条印记,但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11月21日,医院隔离留观病房里来了一位抱着只有4个月大婴儿的年轻妈妈,母子俩的核酸结果均是阳性,并且都有发热症状,在接受对症治疗。这位妈妈情绪奔溃,胡乱抓着头发,哭喊着瘫坐在了地上。医护人员用尽力气将她抱扶到床上,测量体温为39.3°,赶紧打来热水,喂她吃了退烧药,调节好空调温度,用装有凉水的袋子为她敷头颈部,一边敷,一边安慰:“你生病了,但你的孩子还需要你来照顾,你一定要坚强,大家都会帮助你的。不要害怕,精神要放松,病就能好得更快”。年轻妈妈终于安静了下来,停止了哭泣,孩子正独自在床上无忧无虑地蹬着可爱的小腿,看着穿着防护服、戴着面屏、口罩的医护人员,小宝贝甜甜地笑着。夜间大家又给母子俩送热水,也帮忙买到了生活必需品,她终于露出了笑脸,在病房里忙碌了起来,洗刷奶瓶、冲奶粉、更换纸尿裤、哄孩子唱儿歌……
据统计,11月16日至12月4日,该院平均每天接诊200余人次,其中透析患者54人次、急危重症患者15人次、普通患者114人次、发热患者16人次。
这场疫情,大家经历了太多的辛酸,也见证了无数的温暖。再多的艰难也压不垮大家,再多的坎坷也终将伏倒脚下,大家相信只要众志成城、勠力同心,寒冬即将过去,春天近在咫尺,愿花开雾散终有时,山河无恙人间安!(姚瑞)
责编:杜鹏飞
编辑:严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