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日,铜川市供销社邀请农技专家为种植户开展春季果园管理技术培训
天气逐渐回暖,春季田间管理陆续展开。铜川市供销社充分发挥农资流通主渠道作用,早安排、早谋划、早落实,在“供、销、新”上找突破,打好春耕备耕“主动仗”,确保粮食安全“开门稳”。
做足“供”字文章
“今天一共来3车货,大家不要急,干活时注意安全。”3月4日,耀州区锦阳路街道寺沟供销合作社负责人朱玉坤一边指挥工人卸货,一边开着叉车忙碌着。朱玉坤告诉记者,该社去年12月开始储备农资,目前累计库存10多个化肥品种,共计4000余吨。“逐渐进入销售旺季,每天大概有200吨化肥被运往周围40余个销售网点。”
在铜川市,像这样的农资供应点随处可见。从去年年底开始,市供销社就积极行动,指导各农资企业了解辖区春耕农资的需求数量、品种等,及时掌握农资价格及供需情况,做到供应与需求紧密结合,确保农资品种齐全、价格合理、质量无忧。并且要求企业根据销售实际随时补货,通过送货上门、电话预约等方式,全方位满足农户需求。
农资储备工作是保证春耕生产的重要一环。铜川市供销社紧紧围绕“供”字下功夫,今年以来,共储备调运存储各种化肥、农药、地膜等农资1.9万吨,已销售近3000吨。
担起“销”字重担
在印台供销农资集采集配中心,复合肥、种子、农机具等有序摆放。工作人员忙着装卸货物,指挥车辆进出。
该中心建设有化肥存储库、农用机械库、农药经营区域、农资展厅等。同时,还建立配送中心,在印台街道前齐村,红土镇周陵村、肖家堡村设置3个仓储基地,由仓储基地将各类农资配送到乡镇,减少运输距离,降低成本。
印台供销农资集采集配中心的设立,畅通了农资进村入户的“最后一公里”,方便了农民“一站式”购齐所需农资,是全市进一步加强农资应急保供能力建设的缩影。
2024年以来,铜川市供销社以“农资龙头公司+农资配送中心+基层农资网络”为基本组织框架,加快成立市级农资联盟、组建区县级农资公司,策划包装重点项目,争取各类项目资金及政策支持,提高供销系统农资市场份额和占有率。
释放“新”字活力
近期,铜川市供销社结合当前春耕春管和各区县农业产业特点及农民实际需求,组织了多场春耕农技课堂,内容涵盖水肥管理、果树修剪、病虫害防治等内容。同时,邀请农技专家、种植能手走进田间地头,围绕化肥选用、节本增效、绿色种植等为广大农民朋友开展实地指导、答疑解惑。
3月3日,铜川市供销系统“我为群众办实事”乡村振兴实用技术首期培训班举办。市果树试验站原站长、高级农艺师袁锋印,通过“课堂讲授+现场演示”的方式,向耀州区小丘镇红岩村的种植户们详细讲解施肥、病虫害防治、清园、霜冻灾害预防等春季果园管理知识,为果业降本增效送去“良方”。
“以前舍不得剪枝,一个枝上结好多个果子,结得稠了肯定品质就下来了。”村民李天德感慨道:“新品种还是要搭配新技术,科学修剪能增强通风透光,减少病虫害,生产效益才能好。”
近年来,铜川市供销系统推广“农资供应+农技培训+农产品购销+农业社会化服务”的一体化为农服务模式,将服务触角延伸到耕、种、管、收等农业生产全过程。同时,充分发挥农资供应主渠道作用,引导农资经营主体加强市场调查与分析预测,把握市场趋势,多渠道组织货源,做好化肥、农药、农膜等春耕生产物资的采购、调运和供应工作。
铜川供销社主任张勇表示,农资供应是粮食安全的“第一道关口”,供销系统作为服务“三农”的主力军,将进一步推动实施供销合作社农资网络体系建设专项规划,加快健全系统农资经营服务网络,打造农资保供核心竞争优势,以“网络强基”激活农资网络体系建设新动能;强化市、县、乡镇三级供销社协同联动,在建强基层组织体系上狠下功夫,持续深入实施“绿色农资”行动,强化农资质量管理,确保春耕农资质优、量足、价稳,以“全域一盘棋”凝聚为农服务合力,为夯实粮食丰收基础、保障粮食安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贡献供销力量。(来源:铜川日报)
责编:王薇
编辑:安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