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荣耀头条 文化“寻保传”——非遗蜡染

文化“寻保传”——非遗蜡染

非物质文化遗产蕴含中华民族祖祖辈辈积累的卓越智慧和认知经验,延续世世代代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传统文化和精神内涵。

近日,镇巴县人民检察院结合开展文化“寻保传”专项活动,走进苗族非遗蜡染工坊,带给大家一场不同的视觉享受。

IMG_256

早在3000年前,中国就已经使用植物染料靛蓝着色,随着现代印染技术的发展,因蜡染工艺繁复,在中原地区逐步消失,幸有苗族、布依族等民族坚守,得以传承至今。蜡染,在各民族各地皆有特色,苗族传统蜡染尤其古朴雅致,线条流畅洒脱,纹样严谨之中呈现自由。多采用蝴蝶、鱼、花、鸟、桃子、石榴等作为常用的题材,图案生动寓意丰富,表达人类最原始、最质朴最唯美的情感,充分展现人类的纯真质朴和亲善,反映人们对幸福生活的渴望和追求。

IMG_256

镇巴是我国西北地区最大的苗民聚居地,被誉为“中国最北苗寨”。在我县青水镇雷家寨古苗民洞居遗址所在地有一处苗族蜡染工坊,由镇巴县糙芒糙芥昂非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负责人杨兵于2022年12月创建。工坊的民间艺人以蜡为墨、以刀为笔、以布为纸,所有的蜡染过程保持着原生态。通过制作服装、床单、提包、背带、围巾、发饰等文创工艺品,传承古老的蜡染技艺。同时,带动周围5个自然村的妇女就业,助力苗族村民就业增收。2024年3月,青水镇苗族蜡染技艺被镇巴县人民政府核准为第四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2024年12月30日被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陕西省农业农村厅设立为第四批省级非遗工坊。

IMG_256

在寻访中,负责人杨兵为大家讲解蜡染艺术的“前世今生”,从构图、上蜡、线扎到浸泡、染色再到拆线、晾晒,进行全部制作过程的详细介绍。干警在对蜡染文化底蕴了解的基础上,还详细询问了企业的生产和产品销售、环境保护等情况。工坊负责人杨兵表示,下一步打算成立合作社,通过举办免费培训班,培养非遗技艺传承人,将蜡染技艺更好地传承下去。

“将蜡染元素作为作品的灵魂,坚持纯手工制作,纯植物染色,不仅生动展现了蜡染艺术,还形成了独特的苗族风情。传统蜡染艺术太了不起了!”寻访结束,干警对古老少数民族传统纺织印染手工艺发出了由衷的赞叹。(来源:镇巴检察)

责编:马俊理

编辑:安歌

 

版权所有和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荣耀陕西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本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已经本网授权,必须注明“来源:荣耀陕西网”,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荣耀陕西网)”的作品,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3. 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29-87551060

邮箱: rongyaosx@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