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泉县公安局劳山派出所始建于1989年,辖区面积132平方公里,辖区有6个行政村,23个村民小组,常住人口6335人,企事业单位23家,现为二级派出所。曾被陕西省委宣传部、陕西省公安厅联合授予“汪勇式先进集体”荣誉称号。荣立集体二等功一次,集体三等功一次。劳山派出所守着甘泉的北大门,护着延安的南大门,交通便利,210国道、包西铁路穿境而过。红色资源丰富,有周恩来遇险处,劳山战役、劳山烈士陵园等革命旧址。
今年以来,甘泉县公安局劳山派出所坚持以红色警营创建为重点,促进“枫桥经验”落地生根。深入贯彻落实《加强新时代公安派出所三年行动计划》要求,牢固树立“小所要有大作为”工作理念、突出规范达标,创新主防机制,扎实推进派出所提档升级“百千工程”建设,全力提升辖区社会治安治理效能和群众安全感满意度。
赓续红色血脉,筑牢忠诚警魂。始终坚持以党建为引领,赓续红色基因、强化党性锻炼、凝聚奋进力量。抓实理论武装。不断健全完善学习机制,通过所领导班子以上率下引领学,集中培训系统学,党员互相交流促进学等举措推进民辅警学习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抓党性教育。充分利用红色文化精神底蕴和红色资源优势,通过“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组织民辅警开展党建和红色教育活动,引导全所党员民辅警发挥党员先锋作用。
抓实阵地建设。打造党建活动室,按照标准建设和完善党建阵地,组织所领导讲党课、诵读红色家书、党员重温入党誓词等活动,营造浓厚的政治氛围。抓实红色文化引领。升级打造派出所9孔窑洞,作为民警的备勤休息用房,窑洞内配有激励民警斗志的字画标语,处处营造红色革命教育氛围。
汲取红色能量,擦亮平安底色。立足“主防”职能定位,做实主动警务、预防警务,全力推进基层治理从“控事稳局”向“深耕善治”转变。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多元化解暨 “百警连万家”活动为抓手,持续深化“12345+N”工作举措,制定乡党委政府、林业、司法等相关部门联合调处机制,形成化解合力,多元化解矛盾纠纷,切实做到矛盾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
警务前置,共治共享。设立劳山村党员义务值守点,组织老党员、退休老干部在党员义务值守点值守,号召他们发挥余热,进行义务巡逻、信息收集、矛盾化解,充分发挥群众的力量,让无穷的民力缓解警力的不足。建立警民微信“微防群”,第一时间灵通治安信息,做到全民动员,全民安防。精耕“田间警务”、“院落警务”,把群众工作做到街头巷尾、田埂山脚,把服务工作做到群众家门口。劳山派出所交出了优异成绩单,连续 10 年未发生“民转刑、刑转命”案件,辖区内刑事案件、行政案件分别同比下降 83 %、47 %。
秉承红色基因,激发改革动能。对标“百千工程”目标任务,强力推进基础保障、机制运行、科技赋能精准发力,推动派出所提档升级、提质增效。夯实基础保障。围绕“标准化建设”目标,按照《全省公安派出所标准化建设指引》,在局党委的协调推动下,升级改造派出所硬件设施,“四区划分”规范,“六小工程”建设完善,建成了民警餐厅、洗漱室、洗衣房、阅览室、健身室,休闲室,落实了“民警每人一间房、辅警每人一张床”。
优化警务机制运行。注重符合实际,因地制宜,按照“岗位制”警务运行模式,实行“一警多能”。调整“三班两运转”勤务模式值班备勤,带班领导、处警组和备勤组24小时值守,始终在岗在位,确保每一起警情都能及时、快速、高效处置。强化科技赋能。高标准的建成智慧化综合指挥室,整合单位场所、道路交通、林区重点地段等社会资源监控探头43路,对重点场所、部位视频覆盖面进行补盲,做到大屏幕上辖区主要道路和重要治安区域情况一目了然。
传承红色精神,厚植为民情怀。紧紧围绕群众急难愁盼,持续推进公安“放管服”便民利民措施,不断提升服务管理质效。优化服务措施。紧盯群众证件办理、证明开具等急难愁盼问题,推出“一次办、马上办、网上办、上门办、预约办、错时办”等服务举措。今年以来,为辖区群众帮办代办领办各类业务132件,通过“互联网+公安政务服务”平台为群众办事46件。深耕暖心警务。依托户籍室打造暖心警务会客角,为群众提供休息、咨询、代办等服务事项,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强化监督机制。通过召开警民恳谈会、征求群众意见建议等多种形式,把派出所工作的话语权、评判权交给群众,倾听意见建议,接受群众监督,提升服务质量。(供稿:甘泉县公安局)
责编:刘朋涛
编辑:安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