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唱欢歌,有人守暖阳;借一缕春风,忆一段时光。回顾在基层工作的五年,我们沉在群山阡陌里的万家灯火里,融在田间地头的蝉鸣蛙声中,拥抱山川河泊,相伴稻香麦浪,用“滚烫的青春”奔向“群众满意”。在这片充满希望与挑战的热土上,经历了无数的日日夜夜,也收获了基层赠予我的那些熠熠生辉的宝贵财富。
——玉皇庙镇青年干部 张坤
赠予我磨炼,也赠予我才干
初到玉皇庙镇,从大学班级里的优等生到职场小白,每天醒来要面对的是武装、退役军人、环保、市监、包村、党政办的各项工作任务,想干好,但无从下手,这让我心里有无限的落差感。但这一切都有解,不知道怎么干业务工作,就虚心向领导同事请教;不知道如何和村民打交道,就多请村干部支招,时刻保持学徒般的谦虚谨慎。
最难忘的是,打造石窑坝银杏广场时,作为包村干部的我积极参与征地工作,从开始的群众放狗咬我,到最后村民们无论在何处见到我都笑着打招呼。最感动的是,新冠疫情爆发时,作为第一批在江西营路口值班的我,在寒冬的半夜里,用冻僵的双手接过群众递来的热水。最欣喜的是,参与和美乡村打造时,从最初的迷茫无措,到自己画图设计节点,并得到领导和群众认可。最自豪的是,经过不断历练,我逐渐能够独当一面。
这便是基层赠予我的宝贵经验和成长。“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作为服务基层、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的一员,每一次在平凡岗位上的艰难突破,都是成长的锤炼;每一次在困境中的咬牙坚持,都转化为前行的动力,激励着我在基层的道路上不断奋进。
赠予我风雨,也赠予我脊梁
基层工作中,不会总是一帆风顺,还记得2020年7月,玉皇庙镇高江路普降暴雨,洪水冲毁了镇内的13座大桥,高江路晏家坟段被大水冲断,所有饮水设施被冲毁。在停电停水的情况下,作为交通、水利、基础设施项目专干的我,在一个月时间里,用双腿丈量出全镇十一个村的受灾情况,并及时向上级部门重新申报了水毁项目。
2024年7月17日,一场突然来临的洪水席卷了整个西河片区,淤泥填满了群众的房子、也冲毁了土地。在镇党委的带领下,我们所有党员干部冲在一线,挽起裤脚,手拿铁锨,一点点帮助群众清淤,村民们拉着我们的手,感谢政府的帮助。同事们晒黑了,累瘦了,但看到群众脸上的笑容,我们又都充满斗志。通过近两个月的努力,群众的生产生活基本恢复了正常。
这点点滴滴的温暖已经转化为我们所有基层干部“让群众过上幸福生活”的责任和勇气,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将用硬脊梁、铁肩膀、真本事,继续为群众构筑起创造美好生活的坚强堡垒。
赠予我平凡,也赠予我前行
“冉冉晨雾重,晖晖春日微。”漫步在玉皇庙镇的乡间小路上,看到人居环境持续优化,和美乡村建设不断提升,乡村振兴画卷正在徐徐展开。回想起这几年的基层生活,我的心中满是收获与感恩。从初来乍到的满怀期待,到逐渐融入的熟稔亲切,再到如今的心意相通,我与故乡的这片土地已结下了深厚情谊。基层的生活,虽平凡却充满力量,虽朴素却饱含深情。在这片山海之间,我邂逅了最美的时光,也遇见了更好的自己。基层千针万线,我们都是这条线上的一个终端,平凡且甚微。面对新的起点、更高的标准,我仍然是乡村振兴路上的一名新兵,还有很多短板需要补齐。这条路上,我要轻装上阵,带着“我有一个小行囊,装也装不满”的心态,一步一个脚印,踏实前行。
“戚戚纷扰经纶事,芒鞋持杖为民艰。”在新的一年里,我将继续坚持脚下有“泥”、眼中有“活”、心中有“畏”,追风赶月莫停留,乘风破浪向未来。(供稿:汉中市留坝县融媒体中心)
责编:马俊理
编辑:昂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