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未分类 旬阳市文化和旅游广电局:守护与创新并进 书写守护文明新篇章

旬阳市文化和旅游广电局:守护与创新并进 书写守护文明新篇章

旬阳,秦巴腹地的千年古城,承载着新石器时代至今的文明密码。从秦汉关隘到明清商埠,两千年的历史沉淀,让这里成为南北文化的交汇地。2025年,随着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的启动,旬阳以科技为笔,以热忱为墨,再次书写守护文明的篇章。

IMG_256

2025年1月,旬阳集结8支专业队伍,以无人机航拍、3D建模等技术,对21个镇展开地毯式排查。“县—镇—村”三级网络联动,市民踊跃提供线索,田间陶片、深山石刻,皆为历史的信使。

从蜀河镇渡口村的河谷台地,到汉水流域的丘陵地带,普查队员的脚步丈量着每一寸土地。在太阳包遗址,原本被认定为秦汉时期的遗迹,因一片西周红陶鬲残片的发现,揭开了更早的历史面纱。通过地层分析与纹饰比对,专家将遗址年代上推至西周,下延至南北朝,填补了汉水流域早期文明研究的空白。

这些跨越千年的遗存,不仅印证了旬阳作为南北文化交汇点的地位,更揭示了古代手工业、建筑技艺与丧葬习俗的演变。

IMG_256

此次普查共复查不可移动文物621处,新发现65处,征集线索1条。其中,蜀河太阳包遗址的西周陶器群、秦汉板瓦与南北朝花纹砖,串联起从商周至六朝的文化脉络;黄州会馆的清代砖雕与木构建筑,诉说着汉江航运鼎盛时期的商贸繁华;而隐匿于山间的旧石器时代打制石器,则将旬阳的人类活动史追溯至万年前。

IMG_256

文物普查的终点,正是文化传承的起点。旬阳计划以普查成果为基础,构建“一核两带三区”文旅格局:古城为核心,汉水与秦巴为纽带,遗址公园、红色基地、非遗展区联动。文物数据云端共享,动态监测全球可见;村民化身文保员,工匠修复历史肌理。让文物走进课堂,让创意激活传统——这是旬阳对未来的承诺。

岁月悠悠,文脉相承。从西周陶鬲的粗犷纹路,到明清会馆的精巧飞檐;从长征路上的红色丰碑,到汉水岸边的炊烟人家——旬阳市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不仅是一次历史的回望,更是对未来的期许。守护与创新并进,让文明之光永续。(供稿:旬阳市文化和旅游广电局)

 

责编:王薇

编辑:李英

版权所有和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荣耀陕西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本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已经本网授权,必须注明“来源:荣耀陕西网”,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荣耀陕西网)”的作品,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3. 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29-87551060

邮箱: rongyaosx@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