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木市花石崖镇结合独特的地理资源,逐步凸显发展农畜产业的天然优势,积淀出乡村振兴的深厚底蕴,焕发出和谐稳定、优势鲜明的勃勃生机。
曾任花石崖镇常胜湾村党支部书记三十余年的李向厚常年留守在村里,除了照顾腿脚不方便的妻子而外,还帮助儿子经营着承包的村集体的养殖场。在老李家里,他指着墙上挂着的一张旧照片,热情地向来访记者介绍着村里这十年的变化。“这张照片是我当村支书时拍的,这个村貌大约三十年前就是这个样子。
现在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十年前村民的人均收入不到两千块钱,现在超过了两万元。”老李说,仅仅一个养羊场就让村民的人均纯收入提高了一千多元。常胜湾村之所以发生了收入十倍级的增长变化,得益于土地流转、村集体经济的壮大和村容村貌的改变。这十年,常胜湾村里硬化了道路,安装了路灯,家家户户整修了新房子。
2012年以来,花石崖镇逐步推进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流转撂荒土地收归经济合作联社,实现了向空间要土地、向亩产要效益。已建设的7300亩高标准农田,为1.7万名群众铺展了增收致富的“米粮川”。
全镇4.3万亩杂粮种植面积的年产量由90万斤提上到130万斤,自有品牌杂粮销售由8.2万斤提高到20余万斤。有机小杂粮已成为花石崖镇的黄金名片。
十年来,随着种植业的发展,基础设施的改变,一大批有志青年返乡创业,办起了养殖场,养殖业也从无到有,逐步走向了规模化发展。
2012年以来,花石崖镇秉持“建基地、深加工、创品牌”的理念,将数字、市场、科技“三方”赋能于养殖业,在省市龙头农牧企业的带动下,实现了肉牛养殖和从业人员的零突破,陆续建成肉牛养殖场12个,从业人员超300名,肉牛存栏6000多头。精心打造了常胜湾村千只羊子养殖基地,羊子存栏2.1万只,引进了百吨羊肉深加工生产线,创建了“地椒黑山羊”特色品牌,使农畜产品在产业链条上提升了附加值,叫响享誉省内外的“肉牛养殖第一镇”新名号。
2012年至2021年,花石崖镇农民人均纯收入由9600元增长到19100元。农业生产总产值由8500万元提升到3.2亿元。
千年弥川寨,新兴花石崖。近年来,花石崖镇主动融入神木市“一山二水三城”文旅框架,依托“榆阳-神木-佳县”旅游路线,打造好高兴庄风情驿站,充分利用镇域女真文化、红色文化、黄土文化等多点互补的文化旅游资源,一批传统村落得到了修复改造。随着文化体验、民俗互动、美食品鉴等乡村文旅项目的一体化推广与建设,一座产业新兴、环境优美、富裕和谐、宜居康养的南部小镇,正向着建设黄河“几”字弯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示范市的步伐迈进。(供稿:神木市花石崖镇)
责编:杨阳
编辑:昂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