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是挖掘、整合、开发、盘活农村资源资产资金,顺应市场规律,壮大集体经济的基本前提;是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维护农村公平正义的必然要求;是保障村集体利益,锻造基层坚强堡垒,引领乡村振兴的应有之义。全县开展农村集体“三资”管理问题专项治理工作以来,黄龙县崾崄乡严格对照七大类突出问题,立足全乡产业布局、资源利用、体制机制落实及发展规划等现状,系统梳理专项治理对象内容,重点通过“五个一”推动实现“五个起”,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建立治理“一张单”,问题底数“清起来”
黄龙县崾崄乡6个行政村21个村民小组共有确权地22919.31亩、承包地28877.78亩、未发包耕地36亩、四荒地1538.37亩,村级固定资产折合人民币850.0788万元,村级财务资金29.6071万元。在全面摸清底数的基础上,查摆问题32条,并根据问题原因和表现形式,归结为财务混乱、资金拖欠、发包程序不规范、资产闲置4大类。建立台账,清单式管理,按照“边查边改、分类处置、一事一策、先易后难”的原则,在确保大局稳定的基础上,稳步推进各类问题整改落实。
严把收支“一个口”,村组财务“管起来”
财务混乱的主要表现形式为组财村管未落实,7个村民小组账务游离与村管之外,经过强化村集体经济组织作用发挥,完善村级财务报账、财务民主管理、财务公开等组财村管相关制度机制,共收回组财资金5.9071万元,实现了小组财务全部纳入村集体经济组织归口管理,全面杜绝村干部离任“交位不交账”、村财私管、私设小金库等账务管理监管缺失,导致村集体资金流失问题。
追缴拖欠“一道杠”,集体说话“硬起来”
拖欠资金主要表现为拖欠村集体资产资源承包款,此类问题由于时间跨度较长、历史原因复杂、涉及主体较多,全乡共摸排问题土地2425亩,是本次专项治理的重中之重。为此,黄龙县崾崄乡通过企业带头、党员示范、干部包户、群众监督多措并举,全面打消村干部、责任主体、广大群众顾虑,逐户逐项逐地块追缴拖欠款项。截至目前,已追回逾期未交、超占未纳入土地承包款22.1705万元。通过拖欠资金追缴,不仅增加了村集体经济合法收入,更使村两委话语权和公信力大幅提升。
规范程序“一张图”,村级事务“顺起来”
“三资”管理问题产生的根源还是办事程序流程不规范,经摸排全乡目前共有问题合同234份,涉及土地11310亩。为此,从土地承包入手,纠正、完善、替换问题合同,全面厘清各方责任,强化履约监督,目前排查问题已全部整改到位,并压茬开展“回头看”及持续排查,做到发现一起纠正一起,动态清零。同时,全面规范村级资产资源管理决策议事、公示公开、协议文本、履约责任等各环节各流程,研究制定村级资产资源管理流程图,方便村两委及群众照图办事。
盘活资产“一本账”,村上发展“活起来”
部分示范产业因种种原因资产闲置,既是群众关注的热点,也是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痛点,更是崾崄乡“三资”问题专项治理的难点。为此,在联合乡国土所根据三调数据重新界定全乡土地地类的基础上,对6个村闲置集体资产资源进行全面摸底。由乡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亲自包抓,包片领导、村“两委”专班推进,深入研究产业需要、市场需求,找准资源再利用、资产再盘活切入点,通过转换用途、招商引资等方式,让老资源发挥新作用、旧产业换发新生机。因经营不善闲置的药王庙香菇种植基地,经多方协商争取,新经营主体西安云岭智慧现代农业有限公司已入驻,目前培育蘑菇2万棒,预期规模将达到20万棒,预期年收益140万元。原崾崄村垃圾填埋场、白城桥百亩特色水产养殖基地、高泉子香菇种植基地等闲置资产,目前均已有盘活方向和招商引资意向,正在稳步推进。
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是事关三变改革成效、事关乡村振兴质效的基础性工作。黄龙县崾崄乡将以此次专项治理为契机,在继续精准化、系统化排查整改基础上,紧盯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进一步总结经验、梳理得失,探索建立健全常态化、规范化村级经济活动监督管理机制体制,为乡村振兴排除障碍、夯实根基。(王 艳)
责编:张金侠
编辑:严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