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留坝县围绕以工代赈项目建设,从统筹资金整合、强化“投”的保障,组织项目实施、发挥“赈”的作用,强化政策宣传、激发“干”的意愿等方面积极先行先试。探索推广“产业发展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劳务报酬发放+就业技能培训+资产折股量化分红”以工代赈赈济模式,不断拓宽群众增收渠道。
坚守“赈”初心,建立以工代赈长效机制。结合留坝县实际情况,制定印发《留坝县在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推广以工代赈方式的实施方案》《在重点工程项目推广实施以工代赈方式的实施方案》,明确围绕交通、水利等领域,将投资额度100万元以下的技术门槛低、务工技能要求不高的项目,采取代建的方式,由项目实施单位委托村集体经济组织实施,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实施的代建项目全部采取以工代赈方式,大力拓展就业渠道,吸纳农村群众特别是脱贫群众就近就地务工,获取劳务报酬增加收入。
发挥“带”机制,搭建灵活就业务工平台。按照“镇村点单、人社部门上菜”原则,将以工代赈项目培训需求纳入人社部门年度培训计划,采取“集中授课+工地实操+基地实训”等多种群众易于接受的方式,从施工安全、操作技术等方面有针对性开展各类培训,实现以工代赈项目务工群众全覆盖,累计培训600余人次。2022年以来,实施以工代赈项目6个,争取专项资金2098万元,吸纳农村群众就近务工479人次,发放劳务报酬675.56万元,劳务报酬发放比例占财政资金32.2%,最大程度发挥以工代赈项目“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改善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带动当地群众稳定就业增收,实现乡村建设、群众增收、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共赢。
报酬“足”发放,确保群众就近务工增收。大力推广在重点工程项目和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领域以工代赈方式,进一步增强赈济对象“造血”功能。在确保施工安全和工程质量前提下,采取村民自建方式,项目村组建劳务施工队,优先吸纳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就业困难户等群体参与务工,多渠道扩充以工代赈就业岗位,灵活安排60岁以上的弱劳动力在家门口务工增收。按月建立统一规范的用工名册和劳务报酬发放台账,经务工人员签字确认后,通过一卡通或银行卡发放至本人。2022年以来,全县累计推广以工代赈方式实施项目175个,已带动农村群众务工4852人,发放劳务报酬6952.44万元,占财政资金15.3%。带领村民在“家门口”打工,有效增加务工收入。
激发“源”动力,引领村民参与以工代赈。坚持“先有群众,后有项目”原则,通过党员大会、村民大会、院坝说事会等形式,充分征求村民意见和建议,与群众一道共讨论、同研究。在项目实施中,坚持政府主导推动,将以工代赈项目按程序交由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来实施,收益归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所有,收益按政府15%、村集体15%、村民70%的比例进行分配,在提取公益金、公积金、留足再生产资金后,拿出一部分向村民分配,提取比例、分配多少、分配形式由村民大会商议决定,实现了资金变股金、村民变股民、集体变股东。
持续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引导群众自觉参与到项目建设中来,有效发挥好以工代赈项目典型示范引领。2022年底,全面消除了年经营性收入10万元以下的村。全县75个村(社区)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242.07万元,为群众分红313.4万元。(供稿:留坝县发改局)
责编:杨阳
编辑:安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