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8日,兴平市庄头镇芹兴绿色速生叶菜基地的温室大棚里,一畦畦绿油油的芹菜挺拔翠嫩,长势喜人。这几天,棚里的芹菜到了成熟期,王苗朋与务工的村民从早到晚忙着收割、称重、打捆,等待客户取货。
“早上7点就来棚里干活儿了,客户订了3000斤芹菜,下午过来取货,我们得提前准备。目前棚里芹菜每天出货量在三四千斤,最多的一天有5000多斤。咱家芹菜都是现割现发,品质有保障!你看这菜多新鲜!”王苗朋介绍。“这个品种的麦芹口感甘甜、纤维少,在市场上特别受欢迎。”王苗朋对自家芹菜的品质很有信心。
王苗朋今年50岁,原本他和妻子在外地打工,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他们不想让孩子一直“留守”,决定回兴平发展。
“当时想法很简单,为了方便照顾孩子。”王苗朋说,他和妻子商量后决定从事农业种植。
2020年,王苗朋承包了130亩土地搞种植。没有任何经验的他,经常在网上查资料,在老种植户那里学经验,日子渐渐有了起色。
“基地内有5座现代化暖棚,54座拱棚,主要供应芹菜、茼蒿、小青菜,新鲜菜品成熟一批、采摘一批、送达一批,销路一点都不担心。”王苗朋算了一笔账,目前市场上茼蒿每斤1.5元,麦芹每斤4元,基地一天能销售蔬菜2500公斤左右。他种了30亩麦芹、20亩茼蒿,小青菜棚里和棚外共有50多亩等。亩均收益在3万元左右,除去工人工资、土地租金等,一年的收益相当不错。
“不同季节芹菜生长周期也不同,冬季要90多天,春夏50多天就长成。长到六七十厘米就能收割。”从种地的“门外汉”变成种蔬菜的“行家里手”,王苗朋爱上了种地。他说,想要发展现代农业,必须摸索种植技术,靠着脚踏实地的恒心和毅力,运用新型技术,使管理逐渐走向科技化、精细化。(来源:咸阳日报)
责编:王薇
编辑:安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