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凤县留凤关镇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紧跟“凤凰计划”和“五个倍增”的步伐,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为引擎,不断探索基层宣传的新路径,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的活力。
青春之声,传递时代正能量
“各位街坊乡亲们,我是咱镇上‘8090’宣讲团的宣讲员,今天由我来为大家宣讲党的二十大报告,也听听大家对镇村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一起拉拉家常。”一条横幅、几张板凳,一场接地气、吸引力十足的宣讲活动就开始了。
凤县留凤关镇创新性地组建了8090理论宣讲团,由一群充满活力和热情的80后、90后青年组成。他们用“乡间土话”“民歌新唱”“红色舞蹈”等形式,把党的“好声音”“好政策”传播到群众身边,留在群众心里。从乡镇到村居,从机关干部到人民群众,留凤关镇的干部群众人人身着“红马甲”,用各自的方式和行动诠释着对文明的理解。
在一次活动中,宣讲员党康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主题,从群众最关心的环境问题入手,如垃圾分类、节能减排、森林资源保护等,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保护的一系列重要论述,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他不仅引用了总书记的经典语录,还通过生动的案例和数据,展示了生态保护对于提高生活质量/改善生活状况、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一位村民说:“以前总觉得生态保护离我们很远,今天听了宣讲,才发现原来我们每个人都能为保护环境做出贡献。”
截至目前,“8090”新时代理论宣讲团成员已达到150余人,围绕党的二十大精神、各项惠农政策等内容开展各类宣讲375场,受益群众达9000余人,不仅有效提升了基层群众对党的理论政策的认知度和认同感,还激发了青年干部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基层宣传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
数字赋能,关爱“一老一小”
在2024年的中秋节,志愿者们组织了一场“云上团聚”活动,邀请了数十名留守老人和儿童与远在外地的家人进行视频通话。活动中,老人们看到了久违的儿孙,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孩子们也通过与父母的交流,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留凤关镇通过调研发现,镇内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群体庞大,独居老人和留守儿童较多,老人儿童缺乏关爱,生活存在诸多困难。2019年,探索了“云上团聚 爱在身边”文明实践品牌活动。
近年来,先后在各村开展“代你回家看爸妈”活动,帮助外出务工人员照料家中留守老人,陪老人过年、过节,为务工人员解除后顾之忧;在全镇开展“点亮微心愿”活动,征集特殊群体微心愿350余条,并一一予以实现;为镇域老人、儿童过集体生日,帮助他们与家人在线上见面等,让他们感受到家人的温暖和关怀;组织志愿者上门为留守儿童辅导作业,帮助他们解答完成课业过程中遇到的学习难题;在农历二月二、九月九等传统节日里,组织志愿理发师为老人义务理发、常态化开展帮助老人打扫卫生、劈柴等活动。自项目开展以来,广受好评,其中“代你回家看爸妈”志愿服务活动先后被宝鸡日报、陕西日报、中国网、中国经济周刊等媒体报道,“点亮微心愿”志愿服务活动被宝鸡日报报道,“云上团聚 爱在身边”服务项目被宝鸡日报报道,“云上团聚 爱在身边”志愿服务项目被评为陕西省学雷锋志愿服务最佳志愿服务项目。
“关上说事”,解锁“幸福密码”
“这场宣讲活动真是太好了,让咱们了解了国家的最新政策。我们一定会积极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努力发展生产,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老张激动地说。凤县留凤关镇留凤关村的幸福院里今天格外热闹,一场别开生面的学习会正在召开。
留凤关镇始终坚持“以民为本,人民至上”理念,以村幸福院为阵地,组织12个村举办“关上说事”农民学习会。以拉家常的方式,学讲话、宣政策、讲技术、传新风、议发展、解难题,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解决农民朋友急难愁盼问题。自2022年以来,留凤关镇12个村每个月开展一次学习会,围绕项目建设、安全生产、人居环境整治、移风易俗、耕地保护、就业医保等重点工作,把“大道理”讲成“小故事”,在学习会上“说”出了乡村新景象。自开展以来,已累计举办学习会300余场,参与农民达6000余人次,共收集群众意见建议40余条,帮助群众解决矛盾纠纷20余起,有效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
同时,留凤关镇还建立了镇、村、组、户四级网格化直接服务群众体系。划分四级网格339个,将4373户群众全覆盖式纳入网格中管理,实行“一对一”或“多对一”的服务模式,精准化开展志愿服务。截至目前,各网格员已深入各自网格内开展活动1000余次,开展环境整治300余次,共收集矛盾调处、民生、人居、社保、政策等9方面问题162个,通过镇村或协调县级部门解决160个。干部下沉网格直接服务群众,实现了政策有人讲、诉求有人听、困难有人帮、事情有人办
如今,在留凤关镇,处处洋溢着文明和谐的新风尚。群众积极响应党的号召,投身于乡村振兴的伟大事业中,用勤劳的双手创造着更加美好的未来。(吕宇)
责编:王薇
编辑:欧晓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