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辣椒加工厂的轰鸣声到金色烟田的连绵起伏,从古槐树下的恳谈茶话到农家院落的欢声笑语,今年以来,旬阳市关口镇江北村以组织建设为根、以产业发展为茎、以基层善治为叶,在乡村振兴的沃土上生长出充满生机的幸福图景。
筑牢乡村振兴“红色堡垒”。关口镇江北村坚持把建章立制作为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先手棋”,构建“支部统筹、党员示范、群众参与”三级联动机制。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创新“田间党课”“院坝会”等学习载体,组织专题学习13场,覆盖党员群众400余人次,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深化村民服务“一门式办理”,设立党员先锋岗,累计代办医保缴费、产业补贴等民生事项68余件,群众满意率保持98%以上。健全“党建+网格”管理体系,将江北村划分为13个党员责任区,实现政策宣传、矛盾调解、产业帮扶“一网统管”。
在这片红色沃土上,乡贤力量如星火燎原。陕西好人向金平捐资380万元修建4.7公里”连心路”的故事,已成为党群连心的佳话。这位戴着党员徽章的企业家,白天在工地与村民抡锤铺石,夜晚提着手电筒逐户走访,将道路走向规划图铺在农家饭桌上征求意见。在他的带动下,23名村民自发加入”护路志愿队”,党员干部同步开展”暖心敲门”行动,为沿线78户村民解决晾晒场硬化、庭院排水等”路上烦心事”。这条蜿蜒山间的”金叶路”,不仅串起2000亩辣椒烟田,更铺就了”党员带头干、乡贤添把柴、群众跟着闯”的共富通途。
聚焦锻造乡村振兴“主力军”,实施党员干部“素质提升工程”。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建立“双培双带”机制,将6名致富能手发展为党员,4名党员培养为合作社负责人。推行“1+N”党员联户制度,32名党员结对帮扶200余农户,在产业规划、技术指导等环节全程跟进。村干部带头领办烤烟种植示范基地,带动群众发展特色农业800余亩,以“头雁领航”带动“群雁齐飞”,凝聚起“党群同心谋发展”的强大合力。
辣椒红火烤烟香,三产融合富乡邻。在村干部“带头种”、村集体“示范种”的联动机制下,江北村通过跨村协作唤醒发展活力,带动全镇辣椒种植规模较去年新增300余亩。村党支部牵头整合60亩流转土地、复耕140亩撂荒地,建成200亩辣椒种植示范基地,预计为村集体创收35万元。种植户詹细善掰着手指对比:“以前种玉米每亩挣800元都吃力,去年改种辣椒亩产1500斤,合作社按2元保底价收购,12亩地纯收入3万多!”目前江北村已有超百户签订订单种植协议,延伸出育苗、采摘、分拣等就业岗位200余个,村民家门口务工年均增收5000元。火红的辣椒堆满院落,村民的笑声格外爽朗:“跟着支部干,日子就像这辣椒,越来越红火!”
“老倌说事”化矛盾,乡风文明润心田。江北村党支部精心培育”老倌说事”治理品牌,牵头组建”银发先锋”志愿服务队,首批吸纳5名政治过硬、德高望重的老党员、老教师,其中党龄超30年的”红徽章”老骨干占60%,如同一棵棵扎根乡土的”老榕树”凝聚人心。工作室运行以来,这群”银发智囊”以”竹椅围坐听民声”的质朴方式,累计接待群众69人次,推动拓展产业路、安装便民路灯等26件民生实事落地,满意度达99%。创新”树荫议事会+回音壁公示”机制,将17起土地纠纷、赡养矛盾化解在炊烟袅袅的农家院坝,实现全年”零信访”。行走在如今的江北村,白墙黛瓦间辣椒晒场红火耀眼,古槐树下”民生实事进度图”月月更新,老人们常说:”这些戴党徽的老兄弟办事公道,咱们心里踏实!”
从辣椒厂里的机器轰鸣,到烟田间的金色波浪,再到古槐树下的欢声笑语,旬阳市关口镇江北村用党建“绣花针”穿起乡村振兴“千条线”,在田野上书写了组织强、产业旺、民心暖的生动答卷!(张镇)
责编:张金侠
编辑:安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