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薄雾还未散尽,黄龙县崾崄乡白城桥村的烤烟育苗大棚已热闹起来。掀开保温帘、查看温湿度计、弯腰轻抚嫩绿的烟苗……这样的场景,是烟农们每日雷打不动的“必修课”。
日出而作:从“看天”到“看苗”的细致观察
“烟苗就像自家孩子,得天天瞅着才放心!”种植大户杨大叔边说边用本子记录棚内温度——26.5℃,湿度80%,一切正常。每天清晨,村民们都会先检查大棚的密封性,根据天气预报调整通风口大小。遇到降温,几户村民还会自发组成互助小组,连夜为苗床加盖双层保温膜。
指尖功夫:浇水、施肥的“拿捏”艺术
蹲在苗床旁,付大姐用手指轻轻探入土壤:“表层干了就要浇,但不能浇透。”她将稀释后的营养液装入喷壶,通过“雾状喷洒”的方式为烟苗补水补肥。隔壁棚的李大哥正忙着给弱苗“开小灶”——多施一到两次肥,进行精准“加餐”。这些看似简单的动作,都是村民们多年积累的“土经验”。
火眼金睛:病虫害的“侦察与歼灭”
“发现一片病叶,就得整片排查!”烟站技术员带着村民仔细检查每株烟苗。一旦发现蚜虫,大家立即用农药喷洒;为了不遗漏任何“隐患”,村民们还在棚内悬挂黄板诱捕害虫,织起一张严密的防护网。
夜幕守护:星光下的温度坚守
深夜十点,史大爷打着手电筒再次来到苗棚。虽然白天已做好保温措施,但他仍不放心,反复确认温度计和加热设备。“烟苗最怕夜里着凉,多跑几趟心里踏实。”这样的坚守,在烤烟育苗期成了村民们的常态。
从播种到移栽,每一株烟苗的成长都凝聚着白城桥村民的心血。正是这份日复一日的专注与付出,让嫩绿的烟苗茁壮成长,也让“金叶子”真正成为了村民们的“致富密码”。(李 枫)
责编:马俊理
编辑:欧晓静